第1209章 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1 / 2)

加入书签

赵德言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很陌生的。

普通百姓很少有听过这个名字的。

但他在朝廷之中,却堪称鼎鼎大名!

不为别的,只因为,他称得上是大唐立国以来的,头一号...汉奸!

说他是汉奸,很妥当,又很不妥当。

妥当的原因,在于早年间,他在突厥的颉利可汗帐下为官,而且是独一无二的汉人官员。

他将属于中原王朝的制度、文化,以及各种乱七八糟的心机手段,带入突厥,以至于让颉利大权独揽,将突厥的权力,悉数收入手中!

突厥人劫掠边境,自古有之。

可在赵德言的建议下,突厥人开始变花样了。

他教会了突厥人,辨别奇珍异宝,找值钱的东西。

再通过商队,将奇珍异宝卖给周围的小国家,以换取更多的物资,令突厥壮大。

这样的人,见面直接活剐了他,绝对不算冤假错案!

可说不妥当,自然也有不妥当的原因。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所谓的制度、手段,乃至奇思妙想,都算得上一种文化。

文化这东西,是一柄双刃剑。

一个国家,或者说王朝的崛起,是有很大必然性的。

国家制度的变迁,百姓观念的变化,主导阶级的更迭,都是文化在起主要推动作用。

换在汉朝,那个有人敢深入匈奴两千里,追击敌军的年代,李家的实力再强,也占不了江山!

血脉的纯正性,刻在人们的骨头上!

当一种文化,和现实情况不相符的情况下,国家的衰败,是板上钉钉的。

就如突厥...

游牧民族,就该来无影,去无踪。

分散让他们强大,因此突厥才会人人桀骜,骁勇善战。

如果将属于中原的文化,强加给他们,除了灭亡,不可能有第二种结局。

在赵德言的建议下,颉利大肆屠杀突厥王族,大权独揽,以至于无可用之将帅。

此外,赵德言还劝谏颉利,修建城池,加固城防。

原本的骑兵优势,被城墙围起来之后,瞬间荡然无存!

可以说,这是突厥战败的主要因素!

从这个方面来看,赵德言是称不上汉奸的。

若是没有他,大唐除掉颉利这个心腹大患,起码要晚上十年不止!

以至于,总有人说,赵德言是大唐派到突厥的卧底...

或许是出于李二的恶趣味,单纯的为了气气颉利,三省竟然真的没给赵德言定罪!

击溃颉利之后,赵德言回到中原,被‘委以重任’...

如今的赵德言,乃是正儿八经的国子司业,一点水分都没有的从四品官员!

百姓们不知道这人是什么德行,大儒们还能不知道?

原本跟他坐在一块,就让人很不舒服了。

好不容易出了一首千古绝句,还要送给他?

滑天下之大稽!

陆德明肯定是瞎了眼了!

或许,柳白也瞎了!

这一回,同样有一个人,和旁人格格不入。

依旧..是许敬宗!

听到陆德明要把那首七律,送给赵德言。

许敬宗先是一愣,紧接着,满脸的意味深长...

看上去,似乎是有些,幸灾乐祸?

孔颖达和于志宁也怔愣片刻,回过神来之后,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笑了。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是一首送别七律诗。

放在任何人身上,都足以传唱千古。

其中蕴含的思别之情,不禁令人怆然涕下。

唯独,放在赵德言身上,充满了讽刺的意味!

果然!

赵德言也明白了过来。

陆德明的意思,分明...分明是要把他送去倭国!

他的脸色,苍白的吓人。

坊间把倭国人,传得比妖魔鬼怪还可怕。

去了那,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被他们烤了吃。

况且,大唐出过海的人,寥寥无几。

大海的可怕之处,想想都令人毛骨悚然!

“我...我不要!”

赵德言一下子站起来,连连向后退去。

陆德明笑道:“德言先生何必介怀?这可是旁人,求都求不来的福分!”

其他人还想阻拦。

这时候,许敬宗笑容可掬的站起来,朝赵德言一拱手。

“德言先生,实乃许某人的知己!”

许敬宗这句话,几乎是在光明正大的,告诉众人真相了。

众人都已经知道,许敬宗即将前往倭国。

他这番话的意思,实在是太明显了!

刚才还格外愤恨的人们,现在又开始推波助澜。

“是啊是啊,天下之间,唯有德言先生,才配得上这首诗!”

“柳公子大才,深知德言先生即将远行,特意赋诗一首!”

“我等着实汗颜,明智德言先生远走倭国,竟然毫无才思,否则,也定赋诗一首,以表崇敬...”

赵德言脑子里嗡嗡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