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君子不以言举人,下一句是什么?(1 / 2)

加入书签

江南!

自古以来,便是鱼米之乡。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这里成为中原最为繁华的一片平原。

贞观元年,天下初定,全国的税收加起来,总共也不到六百万贯。

其中,江南几座大城市的贡献,超过了七成!

从纯粹的经济意义上看,江南那几座大城市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长安和洛阳!

但相应的,富裕的生活容易让人们产生懈怠感。

细数历史上的大型战争,从江南起家的英雄豪杰,似乎很少有胜利的时候。

当然,这一切与某些人,或者说某些家族的刻意控制,脱不开干系。

北方连年战乱,世家豪族如同大浪淘沙一般,换了一茬又一茬。

就算历史超过千年之久的家族,也断绝过几次传承。

如今那些所谓的世家当权人,血脉究竟纯正不纯正,还有待商榷。

而江南的家族,自那个异族横行中原的年代,士子华族举家渡江之后,却保存得很完整。

这么做,的确是很没有骨气,但至少说明,他们并不蠢...

论数江南华族,无非王谢!

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在江南,乃至整个南方的威望,恐怕连皇家也有所不及。

他们厌恶战争,因此想尽一切办法,将战争的萌芽,扼杀在摇篮之中。

可以说,江南能有今日的富裕,王谢两家,功不可没。

正因为他们的传承从来没有断绝过,祖宗的学问从不曾丢失,所以,他们对北方的那些豪族,充满了鄙视。

而江南,也是至今为止,书院唯一不曾踏足的地方。

说白了,书院大儒举世无双,但和江南的华族比起来,还是缺了几分底蕴。

相传之中,王氏起源于山东琅琊,由此称其为琅琊王氏。

举家渡江之后,琅琊王氏共分成了大小十余支。

其中,最为正宗,也是保存祖宗典籍最多的一支,落在了江南重镇,越州!

听槐堂,是王氏落脚于越州后的堂号。

同时,也是王氏子弟读书修学的书院。

这间占地足有上百亩的书院,坐落在会稽山阴。

正是王氏祖先之一,王羲之写下《兰亭集序》的所在!

王氏的当代家主王弘直,曾在北周时期任过光禄大夫。

听起来年代久远,实际上,今年他还不到四十岁。

坐在听槐堂某一角的石凳上,王弘直手里拿着一卷竹简。

看样子,起码是西汉时期的古物了。

也不知,他们用的什么办法,保存得如此完好。

王弘直不时得吟诵出声,脑袋微微摇晃,似乎很享受阅读古籍的感受。

周围并不安静,几个小孩子,正拿着纸鸢来回跑动。

“爹爹,爹爹!王续说,您亲手做的纸鸢飞不起来!”

小孩子也就五六岁的模样,气的满脸通红。

王弘直放下竹简,笑吟吟的刮了刮小孩子的鼻子。

“綝儿,君子不以言举人,下一句是什么?”

小孩子听懂了王弘直的意思,低着头,讷讷了片刻,道:“不以人废言...”

王弘直笑道:“你既然懂得这个道理,为何还要来问为父?”

“可爹爹无所不能,王续他怎能...”

綝儿的声音越来越小,似乎感觉到,父亲脸上的平淡笑容下,已经有了几分怒火。

王弘直哄了孩子几句,打发他们去其他地方玩,拿起竹简,继续读下去。

可没读几句,又有人找上门来。

王弘直的涵养极好,哪怕过来的只是一个普通杂役,也要把竹简放下来,盯着人家的眼睛仔细听。

“老爷,那人又来了!”

王弘直闻言,微微一叹。

“退了一步,就要退百步,当初的决定,还真是糊涂头顶...”

他摇了摇头,道:“走,去见见他吧。”

来到听槐堂靠西侧,一件朴素的茅屋之中。

王弘直拱手行礼,道:“梁大人!”

一个老者正盯着墙壁上的字画看,听见动静之后,急忙回神拱手还礼。

“王先生!”

此人,竟然是本该在河东的齐州刺史,梁世龙!

王弘直吩咐人上茶,等梁世龙落座之后,他才缓缓坐下,禀足了古礼。

“梁大人,会稽山这一片的农田,乃是王某祖产,先祖曾在此开创出一片文华盛景,岂可轻言买卖?”

梁世龙摇了摇头,笑道:“王先生说的哪里话?会稽山乃是文华圣地,纵是给我这老骨头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动此地分毫。”

“却不知,梁大人此来...”

梁世龙将一封信,交给王弘直。

打开一看,王弘直脸色微微一变,不过转瞬便恢复了正常。

“想不到,柳家主人竟然如此决绝,江南二十万亩良田,就这么拱手送了出去?”

梁世龙道:“既然是给朝廷,就不能说送出去,只能说,柳家主人知情重,明事理。”

说着,他呷了一口茶,旋即郑重其事的说道:“王先生,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