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怎么教这几个货,那么费劲?(1 / 2)
关中的百姓们,用了足足五天的时间,才算把土豆和玉米收上来。
朝廷上下,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蝗灾算是不用再担心了,就算有十万,百万的灾民涌入长安,粮食都够他们吃上好几年的。
今天上朝,李二难得用一副笑脸开场。
“诸卿,有事启奏,无事便退朝吧!”
好几天没好好陪一陪皇后了,早点退朝,去甘露殿待上一会才是正事。
满朝文武都知道陛下的心思。
皇后有喜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算算日子,估计近两三个月,陛下又会多了儿子,或者女儿。
加上蝗灾解决的事情,可谓双喜临门!
杜如晦是今日的班首,他回头看了看,见没人说话,正要回复李二。
礼部尚书兼司农寺正卿温大雅,忽然捧着笏板上前。
“启禀陛下,老臣有事启奏,还请陛下予以斟酌!”
李二心里挂念着皇后,道:“温爱卿速速讲来!”
“陛下,臣兼任司农寺正卿,主掌天下农事,自朝廷号令百姓,收拢土豆玉米以来...”
上了岁数的老臣就是这样,说正事之前,总要先做一大堆铺垫。
有些讲究的,还要引经据典一番,才能显得自己不是吃干饭的。
“捡重要的说!”
温大雅吃了一瘪,略微停顿了一下,道:“老臣的意思是,如今土豆和玉米,大部分寄存在百姓家里,少部分放在长安大营之中,这么下去总不是办法,朝廷应立刻派人,收缴上来!”
李二一听,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所有人都沉浸在解决灾情的喜悦之中,却忽略了,如何存放土豆和玉米的事情。
温大雅说的没错,无论是放在百姓家里,还是放在长安大营,都不是长久之计。
一来,难以统一规划,二来,那些地方的储存条件都不是很好。
要是把这么多粮食都糟蹋了,那可是天打雷劈的罪过!
可是收缴上来之后,存在哪?
莫说司农寺的粮仓,恐怕长安、洛阳、太原三地所有的粮仓加起来,都存不下这将近两千万石粮食!
喜气洋洋的气氛,顿时被冲得一干二净!
所有人都在发愁。
两千万石粮食,就算把皇宫都堆满了,也放不下。
该放在哪呢?
“房爱卿,你可有良策?”
多说房谋杜断,李二琢磨着,房玄龄该有主意。
“这,这老臣也无能为力...”
“杜爱卿呢?”
杜如晦苦笑道:“老臣也不知该如何是好,陛下,东汉之时,光武帝得了五十万石粟米,就欣喜的一夜无眠,而今却是近两千万石粮食,古今未有啊!”
李二的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心中有些生气。
其实,碰到难题之后,他第一个想起来的人是柳白。
可柳白已经给他解决太多难题了,再去问他,自己的面子往哪搁?
岂不是说,自己的满朝文武,都是酒囊饭袋?
“哼!你们这群人,一个头脑灵光的都没有!”
李二一句话,显得满朝文武纷纷跪地。
“臣等无能!”
这也怪不得他们。
自家天下以来,粮食就没有够的时候!
中原的老百姓,几乎就没吃饱过。
一日两餐,乃至一日一餐,都成了常态,什么时候为粮食太多而发愁过?
就算丰收的年份,国库的粮仓里,顶多也就能装上三四成。
他们的脑子里,压根就没有如何存放粮食的概念!
“难道还要去问柳白?”李二心中暗道。
他叹了一口气,摆手道:“退朝吧!”
百官都松了一口气,齐齐朗声道:“臣等告退!”
......
就在李二和满朝文武发愁的时候,远在泾阳县柳家庄子的柳白,也在发愁。
不过,他发愁的并不是粮食太多,而是家里的几个货,实在是太笨了!
“李恪,你来说!”
柳白提着手板,居高临下的看着坐在桌子后边的李恪。
李恪后槽牙都在打颤,身子硬得像条板凳。
他向旁边的李承乾、程处默,投去求救的目光。
可两人趴在桌子上,手中的炭笔都快捏碎,死死盯着自己的卷子,连看都不看李恪一眼。
无奈之下,李恪心一横,道:“等于...等于十只兔子,五只鸡!”
“伸手!”
啪!
手板狠狠的落在李恪的掌心,他的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红肿了起来。
李恪疼的倒吸了一口冷气,不过心里却顿时轻松了下来。
自己这下手板,算是挨完了,接下来就看李承乾和程处默的了。
“处墨,该你了!”
程处默猛地站起来,捧着自己的卷子,道:“这道题,最后等于五只兔子和...”
柳白正要点头,看来程处默学得还算不错。
最起码,简单的加减乘除算是掌握了。
忽然,他看见程处默的眼睛,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