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进山寻野味(1 / 2)

加入书签

吃过晚饭以后,赵华洋就来到河边,想看看昨晚放下去的水笼子里有没有什么好东西。

令人失望的是里面居然只有几条小鱼小虾,更别说甲鱼了。

“哎,”赵华洋叹了口气,“这真是奇了怪了。怎么就这点?”

赵华洋将水笼子提到近前,又仔细打量着周边的情况。

埋水笼子绳子的土地有被人翻动过的痕迹。

原来是遭了贼了!

突然赵华洋听见身旁的芦苇荡里有一阵声音。

“什么人!快出来!”赵华洋大声喊道。

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从芦苇荡的旁边走出来的是夏小松和夏小花兄妹两个。

这两兄妹也是可怜,前几年父亲去世,去年母亲实在受不了苦跑了。就丢下这个十五岁的小男孩带着七岁的小妹妹过日子。

说是过日子实际就是靠着村里大家接济,吃百家饭勉强活着。

兄妹两个书肯定是没有念了,能活着就已经不错了。

记得后来男孩去了外地打工把腿摔断了,妹妹早早嫁人难产死了。

赵华洋想到这些语气稍微放缓了些:“怎么带着你妹到河边来?”

夏小松带着妹妹走到近前:“哥,我,我和妹妹白天的时候实在是饿极了。这水笼子里的东西就给吃了。”

赵华洋想说些责怪的话,但看着两个小家伙面黄肌瘦的样子,特别是夏小花才是个小娃娃,头发枯黄枯黄的,一看就是长期营养不良。

“算了算了,你吃都吃了,我还能让你吐出来。”说罢赵华洋挥挥手。

“哥,我站这里就是等放水笼子的人。”说着,夏小松从随身携带的鱼篓子递过来,“里面是我抓的黄鳝。来抵我们吃你水笼子里的鱼。”

赵华洋有些吃惊,他接过夏小松的鱼篓子。

打开一看,里面装的满满的。

“我爸说了,人得走正道。偷鸡摸狗的事情我不做。”夏小松不卑不亢地说。

赵华洋点点头,虽然夏小松年纪不大,但是心气正,这孩子就是可以相处的。

“你咋知道我水笼子放哪里的?”

“我和妹妹天天在这河边找吃的,你昨晚忙活的时候我就看见了。”夏小松不好意思的摸摸头。

“这个你今晚拿回去,明天中午我来取。也不要这么多半篓子就够了。”

夏小松没有伸手。

“拿回去吧,这水笼子里的鱼你能吃多少我心里有数。”赵华洋把鱼篓子塞到夏小松怀里。

难道要亲自动手再抓一夜?只怕也没有那么好的运气。

没有甲鱼,只有黄鳝。要是能找到甲鱼的替代品带给李大成就好了。

赵华洋往回走,却瞥见了村子后面的紫青山。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既然河里游得不行,那么山上跑得倒可以试试。

趁着天色还没有完全暗,赵华洋拿着砍刀去了紫青山。

赵华洋是打算做一副弓箭。

做弓的木头要选用一根没有裂纹的完整的树干。木头还要有些弹性。赵华洋选用的是松木。

虽然竹子的弹性是最适合的,但现在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

这一步很重要,要不然做出来的弓不好用就白费了。

接着再找些直直的木头做成弓箭。

赵华洋选好材料,将树枝和木头扔进竹筐里就往家赶。

“这么晚怎么还去砍柴了?”沈翠兰问。

“妈,这可不是柴火。我要做弓箭的,明天去后山打猎。”赵华洋说着将竹筐里的木头倒在地上开始加工。

“你怎么还会打猎?”沈翠兰不信。

住在山里的猎户常年住在山里,也没见弄到多少猎物,自己儿子河里搞点鱼虾倒是一把好手。

打猎,怎么可能?

赵华洋将带回来的细树枝用刀去皮,然后将前部削尖放在一边。

“妈,你去睡吧。别管我了。”赵华洋说道。

沈翠兰不知道,前世赵华洋为了赚钱走南闯北,见识颇多。

为了收到不错的獐子皮,赵华洋亲自跟在老猎人身边足足两个月。

皮货收到了,打猎的技巧也掌握了不少。

赵华洋接着拿出那根他精心挑选的松木,将木头两端削细成弧形,中间保留厚实的部分。

接着找根麻绳做成弓的弦。

赵华洋试了试弦的松紧正好。

然后他来到屋外升起一个小火堆,将箭头的部分放在火上烤。

这是为了让箭头前端变硬,但是要时刻留意,不能把箭头点燃了。

做完这把弓和二十只箭,夜已经很深了。

赵华洋回到屋内眯了会儿眼。

第二天一大早,赵华洋就带着弓箭去后山了。

紫青山山林茂密,里面生活的野兽并不少。但是打猎并不是一件容易事,猎人有土铳和丰富的经验也有空手而归的时候,更别提普通村民了。

在山上转悠了半小时,赵华洋总算看见几只野兔。

赵华洋张弓搭箭,弓箭放出,兔子倒地,一箭毙命。

但其他几只早就跑得没影了。

打猎果然不是一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