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真情拜访(1 / 1)
眼睛一眨,三年的大学生涯马上要结束了,面对毕业分配,是每个学员要考虑的问题。
在恢复高考浪潮的冲击下,毋庸置疑,工农兵大学生“学之骄子”的地位受到冲击,在中央连续三个开年1号文件中,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都摆在第一位。
农大要大规模招生,要扩展,需要人才,校领导看中了方小军的品质与素质,有基层干部的轧实能干,农民的质朴,性格的温恭和亲。要求他留校任教,可以带家属,迁户口,分住房。
方小军没有立即答应,要回去商量一下。谁知一提出,毫无例外地遭到蔡荣生恩师和老婆的强力反对。
蔡付县长说,“组织上培养你,你应该回来报答组织,一个公社,有没有你,不大一样,可一个大学,有没有你,无所谓,你还不到30岁,前途无量,你一个大专生,去培养本科生,有前途吗?你还要读“专升本”,读硕士,读博士,一直读到胡子白。在我们国家,当先生的永远比不上当官的”
老师一语中的,小军茅塞顿开。
招娣的理由更充分,虽然可以迀户口,分房子,可那学校及校工楼都在郊外。以后小孩读书怎么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如在家乡当父母官,家里父母,亲友都能照应,那一点不都比当教师强!再说,自己的“局长夫人”梦呢?到哪儿去实现?
方小军与招娣达成共识,回原籍。“听老师话,跟领导走”,永远没错。
他是带薪读书的,一毕业就是行政23级,月工资48元。可担任什么职务?在哪个公社或哪个部门工作?都很重要,涉及切身利益。
小军要招娣去找蔡,因此他出面,有“跑官”嫌疑,“夫人”外交正用得着,招娣又何乐不为?
小军有两点要求,一是不想再回到团委工作,专业不对口。二是不愿回红旗公社,在原地,在论资排辈的老家,很难开展工作。
招娣已有自己的主意和如意算盘,她想让他回她的家乡三陵公社,因为这样可以改善与娘家的关系,冰释前嫌,和好如初。
招娣这次空着手来的,她知道蔡不在乎礼物而在乎她,她就是最好的礼物。
近几年,招娣每年都拜年的,因为小军在读书,求他办事是静默期。所以她总趁他家人相聚的时候去,说实话,送的东西真是到位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蔡付县长从春节放假到假后上班的菜,米,油等年货,一点都不要买了,而且不会浪费。
那豆腐是纯豆磨的,那鸡鹅鸭都是杀了洗净的,那米是上等的粳米,那疏菜都是择净的野芥菜,水芹等蔡喜欢的…了解蔡的,莫非招娣,欣赏招娣的,莫非蔡荣生。
“好钢要用刀口上”,今天是招娣该用好刀的时候了。她对自己很有信心。
1979年,已不是“王芳”风行的时候,军装也渐渐被港台装冲击。她选择了白上衣,格子裙,很轻盈。生过孩子,更注意形体健美,少妇风韵,更有一份姿色。
头发烫了,发稍是卷的,在街上的“港仔理发”烫的,模仿某明星,可披在头上,不习惯,又用发绳分叉成二个瓣子,头顶戴了个时髦的发夹。
门开着,敲一下是应该的,偏不!招娣一开始便把格式定下来,把格调定高。用农村特有的游戏方式进行了开场白。
她蹑手蹑脚地走到蔡领导身后,用手按住他的双眼,用变声的女中音尖声尖气地说:
“猜猜我是谁?”
敏感的蔡在枯燥的办公中闻到手上雪花膏的清香,身后急促的呼吸,以及压在他肩背的起伏的胸脯…
他猜到了她是谁?也猜到了她来干什么?他不会让她失望的。
难道这是真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