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唯独没想到(1 / 2)
只用了一天,秦虎就将消息打听清楚了,那个传言并不是虚假的,而是确有其事。
将牛马市场这边开发出来,一直是宋乔山想要做的事情,也是他认为非常值得做的事情,一旦这边开发出来,杜格乡的发展会上一个台阶。
乡下也许原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可是,街上至少会更像个样子,商业也会更活络一些,多一条街道,对经济是有明显贡献度的。
在做了李朝贵几次工作之后,李朝贵终于答应支持,不过这么大的事情,得在党委会议上讨论,做出决定之后才能上报和实施。而且,有关开发的经费,也需要宋乔山在县里面多下一些功夫,单凭杜格乡,是没有钱来做这一块儿的。
对于一个落后的贫困乡,任何开发建设最大的拦路虎就会是资金问题。李朝贵一直显得不那么积极,也是这个问题给他造成不小困难。全乡上下,连能不能按时发工资都不能够有所保障,更别说额外的一大笔钱了。
可是宋乔山觉得,就算是要自己去找上级要资金,首先也得在乡里面形成决议,并且得以乡里面的名义申请上报才行啊。
宋乔山当初主动申请到艰苦的地方工作,可不是来混日子的,他始终有一种为民谋福的使命在身上。为官一任,就应当造福一方,而不是得过且过,否则的话,他留在城里每天喝茶看报纸就可以了,何必来这边受罪呢。
要改变杜格乡的面貌,宋乔山还没有找到立竿见影的办法,或者说就算有些想法,也还难以落实,毕竟杜格乡的条件就摆在那里。
不过将牛马市场这边给做一个适当开发,宋乔山觉得是可以做到的,也是对杜格乡极其有利的事情。乡里面的城区适当的扩大和改造,有利于增加商品销售,有利于增加一些就业,有利于改善环境,甚至也有利于今后的招商引资。
可就这么一件按说应该整个班子同心协力促成的事情,却一直并不顺利。
宋乔山已经感受到杜格乡为什么会这么穷了,地理环境只是一个方面的因素,真正的问题是处在领导干部的身上,他们没有那种带领人民群众向上冲的干劲,也没有那种改善当地经济发展的办法。
人是一个地方发展与否的核心因素,只要人想干,敢干,那就会自然找到方式方法,最怕的就是打架怠惰拖拉,都怕麻烦,得过且过,有这样的思维存在,就算人民再勤劳,地理条件再好,资源禀赋再高,也别指望这个地方会多繁荣。
他相信,就算这些同事之前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他们应该还是想为这块土地做点事情的,只要给你们好好分析,认真摆明利弊,他们一定会举手支持这项对杜格乡来说的大好事的。
然而,有些事情并不是会和想象的那般美好。
当他提出自己的设想之后,不但没有引起一阵赞同之声,相反,各种打击的言语此起彼伏,就如同他宋乔山说的是一件多么天方夜谭的事情一样。
“修一条路?将牛马市场那边区域开发成街道?我看还是算了吧,前面的不少同志也有那个想法,可是还是没干成,他们都没干成,我们就没必要重蹈覆辙了。”
“我们杜格乡那么困难,哪里有钱开发?现在不照比二三十年前,可以发动群众来参与干,现在,没钱支付,想请个人都是请不到的。”
“我也觉得很困难,我们这里是山沟沟,闭塞落后,说老实话,那块地方就是开出来了,估计也是冷冷清清。外面的商人老板愿意进来吗?我看悬。而我们本地有钱人很少,消费水平也低,多开发一块区域出来,只会把原来老的这条街给拖垮而已,一涨一消,互相抵了,就是白白多花一堆钱而已。”
“我记得今年年初,就有同志提议将我们的办公环境装修一下,添加点像电脑和打印机那样的办公设备,可是最终都因为没有钱而作罢。乡里面的基层同志对我们老旧的办公环境是有些意见的,我觉得我们就算有钱,也应该先改善一下大伙的工作环境,甚至生活环境都应该有所提高,只有大家心情好了,生活满意了,才有积极性和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啊,你们说是不是啊?”
......
庞华华和李朝贵倒是没有发表任何的看法,就坐在哪里一边抽烟一边听各位同志的发言。
他们往往是最后发言的,而且,往往做的就是归纳的事情。要是前面的人都反对,那他们就会将反对意见归纳起来成自己的,然后拍板否定,要是前面都觉得好,一直赞成,那他们也可以将赞同意见做归纳,随即拍板,变成自己的主张。如果一边一半,他们的回旋余地也挺大,可以按下不决断,容后再议。
听着一个个打击和反对的发言,宋乔山的脸色极其难看。他不由自主的朝李朝贵望去,见他神情复杂的也望向自己。
李朝贵的神态和眼神,似乎是在告诉宋乔山:看到了吧,知道我为什么没有一开始就大力支持你了吧,这就是原因,阻力可不是一般的大,钱的事情搞不定,其他的都是白搭。
“乔山同志,听了大伙的意见,你还有什么补充没有啊?”见李朝贵和宋乔山对视一眼,庞华华没有立刻问李朝贵的意见和想法,而是似乎是要给宋乔山一个补充的机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