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岳飞抗命(1 / 2)

加入书签

潼关守将范致虚原以为岳飞等人率军是来增援的,很高兴。

他的二十万陕西军被金军击溃后,士气正低落,需要增援部队来给将士们打气。

可没想到牛皋却拿出了皇帝赵桓封存在第二道锦囊妙计中给范致虚的一道圣旨,让他任由韩世忠和岳飞从他二十万陕西军中挑选需要的兵士,设伏袭击娄室的两万大军,并要求他率剩下陕西军继续镇守潼关,与岳飞等人的军队前后夹击,将娄室的金军围困在潼关河谷里。

范致虚很有些气恼,毕竟他是陕西五路的宣抚使,官比韩世忠和岳飞的官加起来都要大,怎么可能让这两个毛头小子从他的军队中挑选兵士然后带走呢?

可是没办法,人家拿着圣旨,他不敢抗旨,只好板着脸点头答应。

韩世忠和岳飞在范致虚的陪同下来到了兵营挑选兵士。

看到这些兵,韩世忠和岳飞眼睛都亮了。

不愧是宋军中最能打的陕西兵,他们长期跟西夏作战,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只可惜他们的主帅不行。

范致虚根本不擅长军事,也不会领兵,而且还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话,以至于率军二十万出潼关勤王,却被区区二万金军打了大败,退守潼关。

岳飞和韩世忠仿佛捡到宝了,毫不客气的挑选了这支陕西军中的四万精锐纳入各自麾下,一人两万。

他们不好意思全部拿下,得留一些给人家守潼关。

加上他们的本部人马,两个人麾下都有了二万多军队,并且都是真正能战之兵,尤其是最能打的陕西军在两人麾下,让两人信心百倍。

范致虚心疼的都要滴血。

他虽然不善于领兵作战,但他也知道岳飞他们挑选走的都是陕西军的精锐。

接着,岳飞、韩世忠和牛皋准备按照皇帝赵桓的锦囊妙计,率军赶往潼关河谷设伏。

在他们准备离开之前,范致虚将他们带到城门楼,指着挂在城门上的一颗人头说道:

“这是抗命拒绝率军勤王的泾原路经略使席贡的人头,我已经根据官家的圣旨,将其斩杀,人头悬挂城楼示众。请两位见到官家,回禀一声。”

岳飞等人抱拳答应。

他们率军返回通关河谷入口,准备设伏兵。

岳飞却对牛皋说道:

“根据探马回报,娄室的两万金军中很多不是金军精锐,而是渤海人和投降的辽军、宋军,战斗力不算强。

咱们有四万人,又都是我军中最精锐的陕西军,又有潼关河谷有利地形设伏,所以,咱们完全可以将整个金军两万全部歼灭,没有必要按照官家的作战计划只吃掉后军,堵死剩下的金军,让他们断绝粮草后再进攻。”

韩世忠也点头说道:“我也同意鹏举的意见,一口气吃掉全部金军,解除潼关之围,让剩下的陕西军能赶去开封勤王。”

牛皋却立即说道:

“不行!官家说了,只能吃掉后军,再堵死河谷,困住金军,绝对不能全歼。我们必须坚决执行官家的作战计划。”

岳飞皱眉: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官家的作战计划,毕竟是在皇宫里面对地图想出来的。

战场瞬息万变,现在我们兵力两倍于金军,而这一支金军的战斗力不强,咱们又有潼关河谷天险设伏,完全可以一口吃掉整支金军,为什么要围困等对方粮草断绝再进攻?

这太小心了,没必要,我们需要争取时间,灭掉这支金军后,跟范致虚合兵一处,率军赶去汴梁勤王,解开封之围。”

韩世忠也点头称是。

历史上,岳飞就曾违抗过统兵官的军令甚至皇帝的圣旨。

从军之初,岳飞是都统制王彦麾下的裨将,驻军新乡。王彦也是后来的抗金名将,熟读兵书,面对金军重兵,岳飞提议出兵迎战,王彦却有他的作战计划,拒绝了岳飞的出战请求。

岳飞当即私自率领本部兵马出击,生擒金军千户,击溃万户,大胜金军。

金军由此以为遇到了宋军主力,立即调来了大军,包围了王彦和岳飞的军队。王彦和岳飞率部血战突围,混战中走散了。

岳飞拼死杀出重围。后来找到了突围后转战到太行山的王彦,当时王彦已经组建了八字军。

岳飞前去请罪,要求加入王彦的八字军。王彦却对岳飞违抗自己军令的事情依旧生气。

部将提议王彦砍了岳飞的头,严明军纪,对此王彦没有采纳。他虽然生气,却很有心胸,对岳飞说:

“汝罪当诛,然汝去吾已久,乃能束身自归,胆气足尚也。方国步艰危,人材难得,岂复雠报怨时邪!吾今舍汝。”

于是,王彦没有接纳岳飞。

岳飞后来投奔了宗泽。

宗泽爱才,原谅了他违抗军令的事,还委以重任,并把太宗皇帝的流传下来的阵图传授给他,希望他用心研读。

没想到岳飞对太宗皇帝传下来的所谓阵图嗤之以鼻,对宗泽说:

“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宗泽对此有些傻眼,不过他也很赞同岳飞的见解。

此刻潼关设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