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亦乃集攻防战(1 / 3)
从喜峰口出关不到30里地便能够看到亦乃集宏伟的城墙了,正因为和喜风口距离实在是太近,这里一直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如果能够占据亦乃集,那就进可攻退可守,而且在经济方面也将会有很大的好处。
亦乃集可以作为一个商品集散地来进行发展,再加上靠近水源,独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位置的优势。
大明是万万不能放弃亦乃集的,而同样的道理,北元自然也不可能轻易放弃。
这也是为什么王保保最后下定决心集结重兵,一定要拿下亦乃集,并不仅仅只是因为面子上的问题,更多考量的还是大局。
两方人马在这里云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最先准备的自然就是各种各样的武器,铠甲,粮草,军马等等这些东西了。
从长城内外,一字长蛇一般的阵型排开,都是民夫在马不停蹄地运送着。
虽然朱元璋爱民如子,但战争上的事情可不是凡事儿都能讲究人性化的。
每一个民夫他们都有自己的任务,必须要多长时间将物资送到什么地点,一人扛个百十斤重的东西行走10来里路,走一天那是很正常的。
这也是为什么在战场上,总是有一个个的人被累死在路上,原因也就如此了。
体力稍微差一点的,哪里跑得下来呀。
王二虎就是大明征召的民夫之一。
原先王二虎名字叫做王初二,毕竟在元朝统治的时候,汉人是没有什么取名字的权利的。
更何况普通老百姓,也没那个文化和钱财去给孩子取名。
干脆就用日期给自己孩子取名,比如朱元璋原先的名字就叫做朱重八,他的哥哥叫朱十二,朱老六等等。
不过到了明朝统治的时候,中华正统回归,老百姓自然也就开始按照规矩起名字了。
不过王二虎家里也没个族谱,甚至连宗亲都不清楚。
也就没有取名字的要求,干脆就叫二虎了。
王二虎年纪轻轻虽然不是军户,但力气还是很大的。
一连几天下来,即便是民夫,扛的比别人也多,表现自然是非常优越的。
他们的队长,对于王二虎也是非常喜欢的。
两人本就是同乡,他父亲也曾经拿钱给过队长,麻烦队长要在路上多照顾照顾王二虎。
所以队长也就趁着这个机会把王二虎向上推荐了起来。
这要是能够有机会编入正规军,也能够证得一两个军功,对于他们家来说也是极好的事情。
毕竟在洪武年这时候,能够当兵的那可都是军户关系,而军户像现在也就类似于一个小贵族。
要是能当上军户的话,不仅有更大的田,而且还有更多的福利。
在这时候军户的福利,还是非常好的,毕竟都是为大明卖命的。
只是到明朝中后期的时候,军户制度慢慢就开始崩坏了起来。
也没有说给予各种各样的福利了,制度上福利自然还是存在的,但实际操作上,这些钱粮都被管兵的那些第1层军官们给贪污掉了。
所谓吃空饷,大占军田,偷取军粮等等这些事情,那真是屡见不鲜啊。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出现大批流民的原因。
不仅仅是普通百姓的田地被贵族们占领,还有那些军人们的,也同样被军官们占领。
那些军户,又没有钱,每月还要上交钱粮给军官,国家。
他们怎么可能站在原地等死呢?
那唯一的出路也就是离开家园,自寻出路了。
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会成为流民的原因所在。
而流民一多,自然而然就会给社会造成非常动荡的影响。
但凡有一个人振臂高呼,那些活不下去的人自然要纷纷跟随。
自秦朝以来,陈胜吴广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是深入人心的呀。
造反一直以来都是活不下去的老百姓们最佳的选择,朱元璋不也是造反起家的吗?
当然了,现在也没有什么造反的可能性。
大明还是蒸蒸日上的,有朱元璋的把舵,下面人也不敢做得太过分。
起码在洪武初年的时候,圈地是不太现实的事情,即便是那些贵族们如果敢圈地的话,也是难逃一死的。
正因如此,老百姓们还是觉得军户非常的好。
虽然说需要跟着一起征战沙场,但这年头平均年纪也就在个30出头。
你说活一辈子,可不就是为了自己家的孩子能够更有前途吗?
如果当兵能够吃饱穿暖还有机会当贵族,那谁不干呢?
起码比读书要来的容易一些吧,那些老百姓们都是这样想的。
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能够有源源不断的兵员补充,得民心者得天下,那什么是民心?
民心就是钱就是吃就是喝,就是人能够有尊严地活下去,这就是民心,也就是这个道理。
王二虎因为表现出众,很快就被同乡推荐、
然后去了前面的军队当兵去了,自然是当了兵,那他的户籍也要转成军户的户籍,好在手续办理倒也不是很麻烦。
这王二虎以前可没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