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 去辽东(2 / 3)

加入书签

而经过四个月的相处下来,朱启也总算是和小儿子之间建立了羁绊关系。

对于刚刚一岁多的小儿子来说,朱启也是费尽心思的为他定制着远超这个时代的启蒙教育计划。

不仅亲自制作各种各样颜色的卡片,而且还有图形,比如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等等。

这些都是儿童启蒙所需要用到的东西,每日里就拿着这些卡片,让小儿子慢慢的熟悉和认识。

除此之外,就是带着他在皇宫的御花园里到处跑动,看看花儿鸟儿什么的,也算是亲近大自然了。

至于说带到皇宫外面去,其实也没有什么必要,首先就是安全问题,其次就是不卫生。

虽说应天府是大明的京城,但是城市之中的卫生环境情况,和朱启前世所在的现代或者是皇宫里面相比,可就糟糕的多了。

这年头可没有现代化的下水道系统,虽然已经有古代的排水系统。

但这种排水系统相当的简陋,一般都是依靠着街道上,露天的排水渠之类的玩意儿,可没有地下的下水道。

百姓日常所用水,或者是污水排放,也大多是直接往地面上泼洒,或者是倒入秦淮河之中。

而且这些污水可是没有任何加工处理的,可想而知,卫生状况是多么的堪忧了。

但想要改变大明卫生状况,城市市容,也不是朱启想想就能去办的事情。

毕竟这都需要专业的知识,还有技术才可以,而朱启可没有这种本事啊。

他也没看过相关类似的书,纵然是有超人的记忆,但也不能凭空创造。

朱启陪着小儿子在大厅里面玩着呢,外面的高锦很快走了过来。

朱启对着旁边的徐妙云使了个眼色,她领着小儿子就走到了后面的宫殿里去。

朱启整了整衣服,随后迎着高锦走了出去,朱启问道:

“车马队伍都准备好了吗?”

高锦点了点头,拱手说道:

“回辽王殿下,我们都已经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出发了,太子殿下还安排了五百名亲军护卫,要护送殿下前往辽东。”

朱启点了点头,他已经要确定即将出发前往辽东了,原本朱元璋还是希望他能够在应天府里面多待一会的。

只是前段时间已经说过了,让朱启去辽东就藩。

这个时候,如果反悔,那多半会让朝臣们心里面担心的,虽然他对于儿子们放心不已,朱标的太子之位也是绝对不会有任何的动摇。

不仅如此,他的塞王规划,也需要朱启到辽东去守卫边疆。

这辽东刚刚才打下来没有多久,虽然蓝玉已经在那边经营了一年多的时间,但要说完全的稳固,也不是那么的肯定。

朱启身为军功显赫的皇子,自然要以身士卒。

除此之外,就是朱启要带着锦衣卫前往辽东建立起情报体系,打探北元的情况。

另外就是组建起新的关税部门,这云南和两广地区的关税部门,已经让朱元璋尝到了甜头。

虽然这试点的税务还并不算特别的多,但仅仅只是一处关隘,就收了这么多的钱。

如果全国各地的关隘都能够像这样收取关税的话,这钱是多么可怕的一个数字啊。

光是关隘收上来的关税,都已经要超过大明每年收取的税务的税务的多了,有钱可是能干许多的事情,国库充盈才有底气啊!

所以朱元璋很想尽快把关税的事情给安排妥当,但这事别的文人臣子又干不来,也就只有朱启一个人能干得过来了。

朱启也没有办法,权当能者多劳了,反正自己早晚要去。

虽然以前有八佰个不乐意,但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心理准备,而且看到了朝堂上,争权夺利的争端和地震,朱启也不想继续和朝堂上的这些有所瓜葛了。

但朱启也不是就直接这样去辽东,而是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的。

在应天府的办起来的商业产业,自然是不会随便动弹,继续在应天府帮自己赚钱的,但是研究院那边的一大批的工匠们,自己可是要带走的。

这些人好不容易都在朱启的调教之下,有了相当现代化的科研基础,如果留在应天府的话,显然没有像自己这样的科学导师啊。

说实话吧,其实朱启也舍不得这些工匠们了,毕竟这么多年相处下来了,大家之间也都有感情。

每个月也都是自己给他们发工资,如果自己去辽东,把他们留在应天府,也没个什么照应。

而且现在很多科研都在关键的时刻,比如说炼钢技术的改进,还有新式炼钢炉的建造以及土法炼钢和水车,风车等等,这些东西都需要自己无时无刻的盯着的。

所以还是把他们带去辽东要保险一点。

除了这些工匠之外,就是国子监的那些学生们。

朱启已经挑选了几十个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虽说成绩好,不一定代表他们就能力出众,但是数学成绩好的话,起码脑子不会太差。

只要数学知识和逻辑思维过关,把他们这些人带去辽东,组建去第一批的关税组织官员。

也还是问题不大的,反正自己到了辽东,可不会去亲自计算或者干什么东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