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贾诩归心(1 / 2)
“今听文和一言,让我茅塞顿开。雄、霸都是具有攻击性的,而主是具有防御性的。”
李儒笑着拍手称道。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这时候,已经到了宴席的尾声。李儒从怀中掏出一物,此物被帛布缠绕,裹得严严实实。
“这是什么?”
贾诩眼睛紧盯着李儒手中之物,脸上露出了疑惑之色,不解的问道。
李儒笑了笑,而后用手轻掩着嘴巴,小声的对着贾诩说道:“这是太平要术。”
“太平要术?”
贾诩一惊,差点吃惊的喊出声来。据贾诩所知道的是,太平要术随着张角而消失不见了,怎么会出现在李儒的手中,带着半信半疑的神色接过李儒手中的太平要术。
略微有些颤抖的双手掩盖不了内心的激动之情,贾诩知道如果这真的是太平要术的话,可想而知其价值到底有多大。
太平要术民间传的神乎其神,但是实际上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其中记载着农工商以及兵法的要义,因此其价值极大。
小心翼翼的打开书简外面的帛布,贾诩将太平要术轻轻地打开反复的看了起来,只是一眼贾诩就知道这是真的太平要术,因为这上面记载的兵法要义以及排兵布阵的方法太过惊世骇俗,但是不断地推敲之后又是能够让人惊出一身冷汗,太过匪夷所思了。
贾诩瞪大着双眼,抬起头来看着面前的李儒,双手紧紧地握住李儒的手臂,激动地不能言语。
李儒却是任由贾诩牵着自己的胳膊,脸上堆满了笑容看着面前的贾诩,笑着说道。
“文和是不是在好奇为什么太平要术会在我的手上。”
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心中汹涌澎湃的心情,贾诩恢复了脸上的平静,点了点头。贾诩却是很是好奇太平要术怎么会到李儒的手中,毕竟张角的生死李儒从头到尾都没有参与过。
带着满心的疑问,贾诩眼中充满着希冀,看着李儒。
李儒笑了笑,说道;“文和可知道公元184年我随董刺史前去镇压黄巾起义之事?”
“自然是知道的。”
贾诩再次点了点头。
李儒接着说道:“那次镇压黄巾一众,最终兵败,但是我却偶然得知张角早已重病的消息,而当时张角的亲兵正好是我的一位同乡,于是我便是与这同乡进行合谋,最终得到了这太平要术。”
“不知文和以为这太平要术如何?”
“自然是好的,汝也清楚,作为我们这些文人来说,书便是我们最重要的东西,何况是这种旷古奇书更是如此。”
贾诩叹了一口气,对着李儒严肃的说道。
李儒站起身来,表情也变得凝重起来,对着贾诩先是一拜,不等贾诩开口,便是自己开口说了起来。
“古之西伯侯姬昌闻姜尚居渭水河滨,亲为姜尚拉车,拜为太师。我虽不能比肩古之先贤,但是我也愿做这姬昌给文和拉车,愿和文和一起共创这天下大业,而这太平要术就是我送你的见面礼,不知文和怎么考虑?”
贾诩先是一顿,而后沉默了片刻,抬起头眼中闪烁着精光,没有回答李儒的话,而是站起身来将太平要术收进怀中。
朝着李儒一拜,道:“贾诩,拜见主公。”
贾诩作为最顶尖的谋士,揣摩别人的心思,理会别人的意思,根据这些来判定自己的得失。历史上的贾诩一直没有真正的去效忠过谁,他再董卓麾下任过职,在张绣麾下成过事,最后在曹操账下安稳的度过余生,其最重要的就是寻求安稳。
现在的贾诩在遇见李儒之后,被李儒的一系列动作打动了。一是为寒苦书生做主,在贾诩看来李儒今天的解围就是对他最大的帮助,受人恩情,必将回报,滴水之恩,也应涌泉相报;二是李儒对当今天下局势的分析说明他具有大局观念,天下间能够有着这份大局观的人没有几个;三是李儒的“乱世我为王,敢为天下先”真正的让贾诩看到了一个雄才大略的雄主应该具备的特性;最后一点是对太平要术的赠送,让贾诩内心的触动很大。虽然李儒现在一无所有,但是在贾诩看来现在的一切都还才开始。
“我得文和,如鱼进入了大海,从此便能够海阔凭鱼跃了。”
李儒激动地拉着贾诩的手,久久不能放开。贾诩也是被李儒这份真诚所打动,也是紧紧地握着对方的手。
良久,贾诩郑重的对着李儒说道:“不知主公当下有何打算?”
李儒也没有保留,便是将自己的打算和盘托出,也是想着让贾诩帮忙参谋参谋。
听完李儒的计划之后,贾诩没思索了起来,眉头紧皱,脸上略有些沉重,而后对着李儒说道;“主公此举虽然有着诸多的凶险,不过这正如主公所说,只有棋行险招,才能破而后立。”
贾诩说完接着说道;“如主公所说,灵帝身死,而就现在朝廷内斗以及宦官乱政这样的局面,不然需要有人破局,而董卓正好符合这样的身份。如果董卓能够把持朝政,以他的性格一定会滥杀无辜,荒淫无度,到那个时候那一定是他灭完的开始。而主公要做的便是要暗中储蓄力量,这建立自己的军队,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在合适的时间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