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要带领全村一起挣钱(1 / 2)

加入书签

一大早,李劲带着向汀一去镇政府开会,最近渡风村的柑橘宣传整的沸沸扬扬,会上,镇党委书记特意点名李劲。

“渡风村常年没有支柱产业,现在机会来了。一定要迎头赶上最近的东风,争取把柑橘做成你们的优势产业!

咱们一定要不怕苦、不怕累、充分动员村民的积极性,让他们认识到发展产业的重要性,要争取让村里留得住人、过得好日子!”

领导慷慨激昂,说得口水四溅,尽情地描绘了渡风村未来的美好景象,感觉成功已经近在咫尺了。

李劲和向汀一坐在后面瑟瑟发抖,一句话也不敢说,生怕领导一高兴再给他们下什么硬性指标。

开完会两人都眉头紧锁,在路边找了个摊摊要了一份冒菜,开始思索着这个事。

“汀一啊,开始你们说开网店,我想着可能就是玩,李芳华这么多年就没上过一天班,我没想到她现在真的能把快递点开起来,没日没夜地发货拣货。

黄世英是个能干的,但是这个网店,到底有多大的前景,给咱们村里能带来多大的收益啊,能不能像领导说的那样,发展成咱们村的支柱产业呢?”

李劲毕竟已经工作多年了,过了刚毕业的时候想一出干一出的阶段了。

他知道,这么多年来各个村尝试过的农业产业并不少,很多时候,领导让大家种柑橘,大家就哗啦啦地买来柑橘树,等第二年没有效益,或者换个领导,可能又换成梨子、柚子。

年复一年,投入的成本打了水漂,老百姓的心也被闹得麻木了,很难再轻信那些画大饼的宣讲了。

向汀一原本斯哈斯哈地吃着红油飘香的冒菜,看李劲那忧心忡忡的样子,赶紧给他碗里夹了一大筷子菜。

“劲哥,我读书的那几年,网店就已经发展得非常迅速了,人们不出门就可以买到全国各地的东西,价格还低,所以这发展前景你不用担心。我相信在未来,网上购物一定会成为主流的。”

“你说的我明白,但我们毕竟与其他东西不一样呀,我们卖的是生鲜水果,保质期短、损耗大,这种也可以吗?”

听到这话,向汀一也放下了筷子。

这个问题是从一开始就担心的,也是在实际开店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

黄世英这段时间开店,虽然销量不少,但其实并没有赚多少钱,主要还是想尝试一下这种新的模式。

为了避免客户收到坏的水果,一般她会给五斤装的柑橘多装上一斤,这样即便是有损耗,也差不多能保证客户没有多少损失。

但这种只是家庭作坊,多一点少一点就算了,如果真的是想产业化,这样不计成本的方式肯定是不可行的。

“劲哥,我觉得,卖柑橘这个事,不是哪一家人的事,村里基本80%的家庭里都种了,卖出黄姐一家的不厉害,要卖出全村的,还得让大家赚钱,那才厉害呢。”

李劲的脸上总算是露出一点笑容:“你和我想的一样。我们回去得召集大家开个会,好好商议一下这个事情。”

李劲身材伟岸,常年奔波劳作导致他的皮肤呈现出黝黑的古铜色,五官轮廓分明而深邃,每次坐在他的摩托车后座,向汀一都吹不到一点风。

他做事有干劲又有谋划,有了他的助力,向汀一心里也安定下来不少。

下午回村就召开了两委会,黄世英和李芳华作为扩大人选也参加了。

一听说要发展柑橘产业,几位老人就有点听不下去了。

“感觉年年都有,问题是我们也有,别的村也有,我们哪来的优势啊!”

“优势已经有了,现在黄世英的店铺已经有了起色,店铺的销量也很可观。其他村的柑橘只能在市场上卖,但我们可以卖到全国各地,价格也比我们这边的市价高得多。”

李劲眼神示意了下,向汀一立马用电脑打开网店的后台界面,黄世英也站起来为大家讲解。

“从我们网店注册半个月来,初步统计的成交单量是183单,除了最开始没什么流量,后面这一周每天至少都有20单左右,卖出的柑橘数量达到了700多斤,网店最少的链接是三斤装,最多的是十斤装……”

下面的人听说这半个月卖出了700多斤柑橘,都难以置信地长大了嘴巴。

顾全举手打断了:“700多斤?你家哪来那么多果果?”

黄世英笑了:“不止我家,还有我弟家,我各个叔叔舅舅家,目前估算还有300多斤存货。”

几人瞠目结舌,顿时觉得有点坐不住了。

上一辈的人都基本没有接触过互联网,一直将其视为影响孩子学习的毒物,却没想到能够发挥这么大的作用。

黄世英接着说,“三斤装的价格是12.9元,快递价格省内省外不一样,省内的话五块多,省外6块-8块不等,目前最大的成本就是在快递上,但是除去快递、包装的费用,果果的卖价基本可以和我们去镇上的卖价持平。”

李芳华也开口解释:“快递这边我也沟通过了,肯定是单量越大越便宜,目前我就是按成本价拿给我姐,没有赚钱,但后面快递量大了,肯定还是有赚钱的空间的。”

村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