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平湖下的激流(1 / 2)
翁同龢也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皇上受那些离经叛道的违心之论荼毒甚深,怕是一时半会还难以祛毒。要是皇上能早日听老夫的苦言劝谏,何至于有今日之祸……
都怪康党之流的害群之马!乱我大清,害我皇上!老夫恨不得饮其血,生啖其肉!”他情绪激动地大骂着,气血一上来,不一会儿便捂着胸口接连咳嗽了几声。
徐桐:“翁师傅,息怒,息怒……事已至此,愤怒无益,还是先想想,要怎么收场吧。”
翁同龢沉思了片刻后说道:“如今,也只好上折子,请皇上严惩康党了!只要皇上狠下心来,将康有为等人法办,挽回天下人心,皇太后也不会太为难皇上的。如此一来,乱局可平定,皇上的皇位也可保。”
徐桐:“咱们之前可是不断地冒死劝谏,可是皇上非但不领情,还严旨申饬咱们,说咱们是妒贤嫉能、迂腐守旧,丝毫没有给咱们这些儒士老臣一点面子。你现在再上奏折,皇上还能听得进去吗?”
翁同龢:“先把这一情况原文上奏给皇上,但愿皇上能回心转意,明辨忠奸是非吧……如今的局势已经是火烧眉毛了,皇上要是再听不进去,一切就都晚了!”
(养心殿内)
光绪皇帝拿起翁同龢等人递上来的奏折,发现奏折里面还夹着一张翻译外国报纸的译文,看到了“大清慈禧皇太后意欲废除光绪皇帝”这一标题,一时间气血攻心,再加上连日的费尽心力、惶恐失眠,突然就昏厥了过去。
~~~~~~
除夕夜,颐和园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昆明湖上漂泊着乘满烛火的小船,夜空中铺满了不断绽放的烟花。慈禧就端坐在上面,接受百官的贺拜。
百官:“圣母皇太后万岁万岁万万岁——”
慈禧此举无异于是在向天下人彰显自个至高无上的权威,她缓缓地伸出双手接受这百官的臣服,享受着这权力带来的满足。
可是端坐在自个的宝座上时,她又顿感怅然若失。一阵冷风寻找到了破绽,偷偷地钻进了她的衣领里,让她打了个冷战,又急忙收紧了衣服。即便是身上这一袭华丽的袍服再怎么耀眼,可终究还是抵御不了人间寒冷。
她又情不自禁地要往身旁那个空位置看去,问着李莲英那个她今晚问了十几遍的问题,“皇上还是没有来吗?”
李莲英回道:“皇上病重了,发高烧,刚刚服了太医的药,想撑着身子来同老佛爷一起过节,但是病情加剧扛不住,半路又折返回皇宫养病了。”
慈禧:“载洸呢?怎么还没有回来?”
李莲英:“据说是前两天山西下了场大雪,矿场又坍塌了,损害更加严重了些,醇亲王正在组织人手加急抢修,因此也来不了了……奴才怕皇太后不悦,便没有及时奏报,奴才该死。”
慈禧长叹了一口气,“罢了罢了。他们不懂事的时候,总盼着他们长大,现在他们长大了,他们都有了自个的心事,不再需要你了……人呐,总是那么贪得无厌,永远都不会满足。”
慈禧双手提着领子,裹紧了衣服,又抬头望着夜空,眼睛像是雪掉进去融化看了一般,悄无声息的便湿润了起来,这精心营造的繁华盛况,也未曾有一刻真正属于过她。
~~~~~~
光绪皇帝在自己的寝宫里秘密召见了军机章京杨锐。
杨锐跪在光绪的床边,“臣杨锐给皇上请安……”
光绪从床帘里伸出手来,朝杨锐勾了几下手指,待到杨锐凑近前来时,光绪又猛地将头探出来,抓着他的手腕惶恐不安地问道:“有没有被人发现!”
杨锐见到光绪这般激动的表现,心也跟着惊慌起来,脸色煞白,“臣穿着太监的衣服,跟着海公公进来的,无人知晓臣的身份。”
光绪这才缓缓地松开了杨锐的手,又筋疲力竭躺回到龙榻上,接连咳嗽了几声后,从自个的枕头底下掏出事先写好的奏折,弱弱地说道:“你将这份密诏带出宫去,亲手交给康有为,提醒他到上海暂避风头……朕不想因朕受到牵连,白白葬送了性命……”
杨锐见着光绪披头散发、一脸憔悴的模样,含着泪收起了密诏,“臣一定不辱使命!”
杨锐随即将光绪的密折送到了康有为手上。
“近来仰窥皇太后圣意,不愿将法尽变,并不欲将此辈荒谬昏庸之大臣罢黜,而用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以为恐失人心。虽经朕屡次降旨整饬,而并且随时有几谏之事,但圣意坚定,终恐无济于事……
朕岂不知中国积弱不振,至于阽危,皆由此辈所误;但必欲朕一旦痛切降旨,将旧法尽变,而尽黜此辈昏庸之人,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不保,何况其他?
今朕问汝:可有何良策,俾旧法可以全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而登进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拂圣意?朕实不胜十分焦急翘盼之至,特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