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五一章 僵持不下的谈判(1 / 2)

加入书签

张家目前虽然对这件婚事持支持态度,但是也不想这么快就下决断。

他们的最终目的,其实是想要借助王猛,把自己绑上元从派系,甚至和杜英建立间接的关系。

毕竟吴郡世家对于是不是要和关中全面合作的态度,一直暧昧不明。

这让已经基本全家搬迁到关中的张家,不得不选择后路,不想再事事处处跟着吴郡世家走,否则到时候说不定直接被吴郡世家给卖了个底朝天。

张家已经落魄至此,接下来的每一步,都不能再走错了。

张家,没有机会,所以必须要确保,王猛真的是杜英无条件、或者至少是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信任的人,这样才能让张家找到一条稳稳的船。

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直接和杜英建立联系,变成杜英的亲信。

未来,这位杜都督是要走上那个位置的,只是成为杜英的亲信而不和其余的臣属建立联系,那么反而就会变成被朝堂上排挤的孤臣。

张家,倒没有做孤臣的勇气。

现在这小小的都督府议事堂上就已经有诸多妖孽了,张玄之可不想有朝一日和这些抱团站在一起的妖孽们唱对台戏。

张玄之的话几乎是下意识的说出来,但很快又收住了声音,有些后悔。

王猛是何等聪明的人?

自己直接这样说,那简直就差把心思直接写在脸上了。

“我愿意等她长大。”王猛脸色阴沉了几分,径直丢下这么一句话,催马。

张玄之微微错愕,有旋即松了一口气。

王猛显然是读懂了自己的言外之意,只不过并没有打算直接戳破张玄之的尴尬,直接回复了张玄之的表层意思。

但是王猛对于张家深层次意思是什么态度,看他的脸色就可想而知。

不过,不满归不满,只要没有把话直接敞开了说,那么就是有回旋余地的。

张玄之一边拍马追赶,一边暗暗琢磨,自己应该怎么把此事和爹爹交流?

难道告诉爹爹,王猛能说的这般信誓旦旦,要不咱们就押上去了?

——————

邺城。

梁殊皱着眉,听手下的几名参谋低声讨论。

谈判真正开始之后,梁殊方才意识到,鲜卑人的态度虽然很热情,但是他们绝对不是省油的灯。

谈判进行的极为焦灼。

双方就条款的每一条,甚至每一个用词,都句句斟酌、字字推敲,求得就是一个公平公正,谁都不想在任何一个字上露出来半点儿自己这边低人一头的意思。

自家做出的让步,要美化和修饰,而自家得到的好处,要想尽一切办法突出。

以至于梁殊甚至都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跑到邺城来和这里的世家子弟们玩文字游戏的。

不过,这也是由于其实对通商的大框架,双方并没有太多异议,所以真正值得推敲的也就是下面这些小条文了。

鲜卑人是不擅长这个的,所以慕容楷在拟定了大方向之后,就直接把细节谈判交给了那些跃跃欲试的世家子弟。

无论是封家、李家这些从辽东就跟着慕容氏打天下的世家,还是崔家、贝家这些河北老牌世家,本来就对这通商很反感,奈何汉人的话语权根本不足以影响慕容楷做出决断,所以他们也就只能尽可能的恶心一下梁殊,同时把这份在他们看来怎么都是“丧师辱国”的盟约变得更好看一些了。

但是他们的这些想法落到实际,就变成了一直在拖延时间、纠缠不清,让梁殊很是头疼,不得不怀疑,慕容楷到底是因为在这上面真的不懂,还是在先用大框架稳住自己之后,再想方设法的把这件事向后推?

若是这样的话,那慕容楷在犹豫和等什么?

梁殊敲了敲额,沉声说道:

“今天下午的谈判,我们不能再用之前的思路了。”

参谋们顿时抬头看他,不知道为什么梁殊突然这么说。

“当时前来邺城的时候,刺史就曾派人前来传讯说:宜速战速决。现在我们已经不知不觉的被这些人给拖了两天。”梁殊一边思索,一边说道,“这和慕容垂一开始所展露出来的态度截然不同。

那么,到底是慕容楷擅作主张,还是手下这些恶犬们不知好歹呢?”

一名参谋果断的说道:

“在鲜卑国中,汉人世家的地位一直不高,在辽东时,尚且因为收拢北上流民之故,慕容氏对其多有拉拢。

而自慕容氏入主邺城,则开始注重区分、平衡汉人世家,将辽东和河北的世家分开,以至于现在汉人之中又隐隐分作两派,相互攻讦,只有在真正同时威胁到他们两边的时候,才会齐心协力,却也往往是貌合神离。

就比如此次谈判,我们便注意到,他们就应该在何处设置通商之大集市便吵得不可开交,都不想在自己的地盘上和关中有直接的商贸往来,既是担心关中的行为和思想影响到他们对本地的掌控,也是想要充当中转的作用,避免关中货物直接销售到本地,影响到他们从手下的其余小世家、小坞堡处获利。

所以我等认为,这些汉人世家子弟,不过是只看一家一户之得失的鼠目寸光之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