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六章 关中力有不逮(1 / 2)

加入书签

六七千俘虏,外加六千多作为北府兵前身的精锐王师。

这一顿,关中的确吃饱了。

但这么多人嗷嗷待哺,总是要喂饱他们的。

所以关中的实力膨胀了,钱袋子又要紧缩了。

大概这就是痛并快乐着吧。

杜英沉声说道:

“暂时先返回龙亢郡休整两日吧,余会派人速速南下联络寿春,令寿春的阿羯和六扇门时刻关注鲜卑人的动向。

若是鲜卑人真的杀奔广陵,那么这一战······才只是刚刚开始啊。”

说到这里,他的脸上也不免露出一些忧色。

慕容儁再这么折腾下去,别人杜英不知道,但关中自身,恐怕也要招架不住这般劳师远征了。

谢奕算是自己人,所以杜英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徐徐说道:

“关中的底子,还是太薄了一些,自王师南下之后,一切粮草补给,除了之前淮南送过来一些之外,全部都仰仗于关中。

可是关中的粮草,却还要同时供给凉州、河东,甚至是南阳,因为和大司马在南阳的几次往复争夺,也耽搁了南阳的夏收······

所以我军在淮北作战,已经给关中的粮草供给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为了能够保证淮北,现在关中已经停止了在河东和河西的行动,但是岳父也知道,敌人闲不住,我们的人,也闲不住。”

谢奕微微颔首,河东战场上,王师南北夹击拿下了河内,但是这明显也是因为鲜卑人把主要精力放在南下上,所以不想在河内这个突出部和王师缠斗。

可是只要雁门关一天还在鲜卑人的手中,那么王师就一天不可能解除在河东的戒备,甚至还必须要维持数额庞大的军队以防范鲜卑人的进攻,因而王猛很早之前就有拿下雁门关之意,只不过在给两淮战事让路而已。

至于河西,虽然桓冲一直保持咄咄逼人的态势,好像随时都能够杀入西域,把那些西域小国砍瓜切菜一般灭亡,但是桓冲的这般姿态,本来就有很大一部分是摆出来给人看的。

既是给西域小国们看,让他们先乖乖朝贡,以供应关中,也是给向南逃遁的吐谷浑各部看,王师能够收拾得了西域,收拾你们自然是手到擒来,当然,甚至还是给本地的那些凉州世家看,王师的强悍以及对收复西域的决心,超乎你们的想象。

西域,王师都不打算放过,因而完整的控制凉州,更是毋庸置疑的。

至于南阳······那就完全是大司马和关中之间已经摆在明面上的矛盾了,只要大司马在襄阳屯兵一天,那么杜英都不会放松在南阳的戒备。

所以林林总总,这么多方向上的用兵,让关中的后勤已经越来越吃力。

杜英虽然仍旧很想打下去,带着三五万精锐兵马横行淮上、围堵慕容儁,可是他也必须要考虑这些现实问题,尤其是现在在淮上,想要筹措粮食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关中,已力有不逮。

谢奕也露出些遗憾的神色,但还是赞同杜英的观点:

“大军可以先撤退到龙亢,甚至稳妥一些的话,应当撤退到下蔡,乃至许昌,我军可以只把一路前锋,四五千人放在龙亢郡,以时刻探查鲜卑人的动向,或许还能够在变动生出时,及时作出响应。

此次,鲜卑人若是能够杀入淮东,那么朝廷和大司马必然会配合两淮王师围追堵截,所以就算是我们不参与,大概鲜卑人也没有横渡大江、威慑建康府的可能。

而一旦鲜卑人最终兵败北撤,那么无疑意味着他们证明了南下的这条道路走不通,之后不会再投机取巧,而是倾向于步步为营,先蚕食河东和河洛之地。

到时候,我军免不了会有一场场恶战,现在养精蓄锐,以备不时之需,是应该的。”

顿了一下,谢奕还是忍不住提醒杜英:

“甚至到时候······保不齐就是双线开战。”

这个双线,说的当然不可能是河东和河洛这样的两处战场,而是说的身前和背后。

一旦关中和鲜卑人打起来,那么桓温保不齐会在后面趁火打劫。

杜英看着谢奕,说实话,他并不觉得桓温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这简直就是把他自己向汹汹舆论的对面推。

桓温虽然总是在嘴上喊着“不能流芳百世,那就遗臭万年”,颇有几分当年魏武“宁教我负天下人”的韵味在,但是实际上桓温也好,魏武也罢,这两个后世公认的枭雄人物,还真的没有说做过什么“因公废私”、有损国家和民族大义的事。

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自己想要再往上走一步,自然不可能真的把所剩无几的口碑也都破坏干净,毕竟平时行事乖张也好、不忠不孝也罢,手中刀子挥舞一下,想要批评的人还是都会乖乖闭嘴的,甚至还可能会抓紧帮忙找理由解释、歌功颂德。

但如果真的做出友军在前线和胡人血战,自己在背后捅刀子的事,那么就算是原本一声不吭的人,此时心中也会升起反感。

占了一时便宜,却丢了大义、失了人心,得不偿失。

这博取人心上,曹操当年做的就很谨慎,在其身边也团结了一大批骁勇善战的将领以及满心期待能够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