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三章 企业文化(2 / 3)
带家属的。
有家属的人不多,沈光林有李蓉,孔繁东有李萍,窦伟有他自己,苏教授家里的人最多,有老婆,还有俩孩子。
听说要去清东陵露营,俩孩子可高兴了,简直梦想成真了。
苏夫人也很高兴,她也想出去旅游一下了。
苏夫人其实姓魏,人称魏老师,她有个关系很好的闺蜜,姓韩,人称韩老师。
两个人从小就是同学,一起读的师范,工作之后又是同事,因此关系非常好,一直都是互相关心,互相照顾的。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不攀比一下,心里很难受的。
但是,在好闺蜜之间,存在着一句话,叫做,我希望你过得好,但是最好不要比我好。
魏老师长得好看一些,嫁人的时候选择面就比较广,因此嫁给了比较有文化的五道口技校的大学老师,韩老师长相含蓄一些,因此她的爱人只是供销社的一名售货员。
生得好不如嫁的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售货员可比大学教授过得舒服多了。
魏老师家里日子也是能过的,但是住房紧张,收入不多,过的并不轻松。
供销商的福利待遇可就比大学好多了,虽然他们工资也不算高,但是能捞到的实惠就多很多啊,因此韩老师她们家的生活一直都要比魏老师家里好一些。
逢年过节,一些紧俏物资,她们家都不是特别缺,因此也帮衬了魏老师家不少,每次帮衬的时候还要说,你看,大学的条件也不行的吧。
苏教授离职了,搬新家了,新家豪华无比,家里各种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魏老师几次想告诉韩老师一下,终于还是忍住了。
不要让别人觉得是显摆吧,还是趁着机缘巧合的机会让她自己发现比较好。
国庆要放假了,两个人正在整理教案,韩老师对着魏老师说:“听说你家老苏换工作了?”
“是的,到京大一个综合实验室上班了,专职做物理研究了。”
“涨工资了没?”这才是韩老师最关心的话题。
“没有,工资没变,福利待遇有点不一样了。”
魏老师说的也是实话,苏教授的工资跟以前一样多,但是津贴和福利发放就有点随意了,老苏上班的第一个月就发了500多,工资表写的很清楚,工资确实只有134,其他都是加班补贴之类的乱七八糟的钱。
五道口技校的那点福利,韩老师还是很清楚的,现在老苏从五道口技校转到了京城大学,福利能有多大的改变?无非就是过节从发放鲫鱼改成了发放鲤鱼而已。
“没搬家吧?明天我准备带着爱人去你家做客呢,他们单位多发了二斤月饼,明天领了刚好给你家孩子分几个带过去。”其实这是一种变相的炫耀,毕竟中秋国庆是连着放的嘛
“不用了,孩子大了,已经不盼这个了。”魏老师没说自己搬家的事,说起了孩子已经不爱吃月饼了这一茬。
韩老师没有听进去,还在那里自说自话:
“你看咱们这个破学校,中秋节连个月饼都不发,也是太过分了吧,老苏单位他们发月饼吗?”
“也不发。”魏老师欲言又止。
确实没发,因为实验室没有把月饼当成过节福利,而是当成日常点心了,做了好大一堆,直接放在活动室,任大家随意领取。
这一周老苏每天带两个月饼回家,各种味道的都有,孩子们已经有点腻歪了。
“咱们这关系你还客气啥,我明天领了给你拿两个过去,五仁的,你家苏红军最喜欢青红丝了,每次都要挑出来一根一根的吃。”韩老师人还是热情的,虽然嘴上有时候确实有点不饶人。
“明天不行啊,他们单位明天组织团建,要一起去清皇陵,说是玩够三天才回来。”
魏老师说了实话,因为行程单都已经排出来了,每天都干点啥,就像做实验一样,列的整整齐齐的。
“团建?三天?那么远?老婆孩子都可以带着一起去吗?谁给出路费住宿费?”清皇陵韩老师也想去,但是又觉得有点远,一天回不来,住一晚划不来。
“嗯。他们单位给报销的,自己带着换洗衣服就可以了,说是夜里住帐篷不住招待所。”
魏老师也想重新回味一下住帐篷是个什么感觉了。
76年的时候发生了大地震,那时候她们家跟其他人一样,也在空旷地方搭建了帐篷,睡了一个多月呢。
韩老师却不觉得住帐篷新奇,反而觉得很小气:
“他们单位这么小气的吗,住帐篷的话别说玩三天了,就是十天也住得呀。”
“真不是小气,老苏说这是企业文化,这是他们老板说的新名词。”
“老板?新中国了怎么还有这种称呼。”
“是的,我也不知道呢,其实也是一位教授,但是大家都叫他老板,可能是因为整个实验室就他赚钱最多吧。”
这样说的话韩老师果然理解了,一个单位里,工资最高的那个,确实可以称作“老板”。
“那咱们两家啥时候聚一下呀,要不就定今天晚上吧?我爱人单位会发一斤4两的猪肉,咱们一起包一顿饺子怎么样?”
“行吧。我跟老苏打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