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气得吐血(1 / 2)
十月天渐寒。
又是一个月中的休沐日。
今日的天空灰沉沉,空中还弥漫的蒙蒙雾雨,让人感觉湿湿的,也透着阴寒。
不过,外面阴寒,赵禹的房间里却是一片春色。
这春色不是其它,而是来自书桌上的一封信、一本书和一个锦囊。
没错,姜若彤又从京师来信了。
跟之前一样,三样东西!
除了信外,那本书是新刻印的后续聊斋,锦囊中则是四张五两的银票和一些碎银,总共三十两银子,比上次多出了两倍。
书桌前,赵禹没有理会书本和信,而是直勾勾地看着桌上的锦囊。
看着锦囊里的碎银和银票,赵禹嘴角上翘。
银子比上次多了,这说明他上次的回信起了作用。
“还知道弄小额银票和碎银,倒是挺贴心的,知道我年纪小,不方便使用大额银票和银子!”
暗赞了声远在北方的姑娘,赵禹美滋滋地拿起桌上的锦囊,来到床榻边,把锦囊放到了床上。
接着,赵禹又弯下腰,上半身爬到了床底。
再出来时,赵禹手中又多了个木盒。
把木盒也放到床上,赵禹随即打开了盒盖。
顿时,一片银光闪闪映入了赵禹的眼中。
那木盒中有银豆子,有碎银,还有铜板,正是赵禹这些日子攒下的所有家当。
看着木盒中的满满银光,赵禹咧着嘴,又忍不住数了一遍。
上次姜若彤寄来了十五两银子,赵禹这几个月卖故事挣了四十多两,然后减去这些日子用掉的,木盒中还有五十二两银子。
不!现在是八十二两了!
嘴角咧到了耳后根,赵禹把锦囊里的碎银和银票也倒入了木盒中。
“当当当......”
听着碎银掉入木盒中发出的金属声,赵禹一脸享受。
而后,赵禹急忙瞥了眼紧闭的房门,然后快速关上盒盖,小心翼翼地把木盒又藏入了床底。
直到做完这一切,赵禹才满意地拍了拍小手,哼着小调重新坐回书桌上。
拿起桌子那本《鬼狐传》下册看了看,赵禹把它放到了一边,然后拿起了桌上的信封,撕开了封口。
“唰!”
信封撕开,抽出信纸,一股淡淡的雅香从信纸上弥漫开来,瞬间香了整个房间。
赵禹闻着这好闻的香味,慢慢展开信纸,看起了上面的内容。
“常宁县的男同学:
见字如面,给你看我的小凶脸!
你尽跟我胡扯,你才多大?怎么就要承担家庭的重担、去外面挣银子了?
我告诉你,我生气了!
后果就是,除了给你的这三十两外,我把你还保管在我这的银子全部花出去了!
我把你的银子,还有我的,全部拿去买了一家茶楼,专门以说书为主,说你写的故事!
以后,你寄来的故事越多,我们的生意就越好!你寄来的故事少,生意就差,甚至倒闭,血本无归!
所以,你要不要寄来更多的故事,你自己看着办!
对了,最后提醒你一句,你在我这的银子前后加起来有数百两,现在全在那家茶楼里!
哼哼!
常宁县的女同学字!”
噗......
看完信,赵禹一口气喷出,险些没带出一口老血。
只是瞬间,信纸上的香味突然不香了,刚得到三十两银子的喜悦也瞬间没了。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银子没到自己兜里,都做不得数!做什么生意不好?数百两银子拿去开茶楼?这个小败家娘们!”
赵禹拿着信纸,气得一阵咬牙切齿。
他上次回信,以寄故事的多寡相胁迫,想让姜若彤给他多寄点银子,没想到姜若彤这次反手就将他一军,直接把他的银子全部套在茶楼里,以此反胁迫他多寄故事。
如此一来,赵禹寄还是不寄?茶楼要是倒闭了,几百两银子心疼不?
最让赵禹可气的是,这么多生意可以做,姜若彤偏偏拿着银子去开茶楼,那玩意能挣大钱么?
“......”
赵禹无语,脸色黑如锅底,恨恨地把信纸收好,塞回信封。
接着,赵禹铺纸研墨,开始回信:
“常宁县的女同学:
来自北方的姑娘,我知道北方现在天寒地冻,什么都能冻住,所以我不跟你一般见识了!
你听我说,茶楼靠说书是挣不了大钱的,你把茶楼改一下,在茶楼内设置一个大舞台。
除了说书之外,你把歌舞和戏曲也搬到茶楼去,如果可以,你把我写的长篇故事编成话剧,做成一幕幕,隔几天表演一幕!哦对了,话剧就是......”
赵禹认认真真地写着,为了自己那几百两银子不打水漂,他绞尽脑汁地出谋划策着。
写完信后,赵禹又立马重新铺纸,稍稍酝酿后,笔尖便朝纸上落去。
那字,赫然是‘红楼梦’!
《红楼梦》是清朝时的名著,赵禹为了自己的银子,准备把它搬出来了,好在他前世看过。
当然,赵禹不是照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