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拜访窦燕山欲拉拢(1 / 2)
赵延希大喜,立即对赵迥执以师礼:“得蒙先生日常教诲和相助,则使我有如汉高祖得萧何,唐太宗得房玄龄,再不复忧虑矣。”
“得小王爷如此看重,某不甚愧赧,实不敢自诩萧何、房玄龄等世之名相也!”
赵延希总算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赵迥投靠归附,虽不说是个智囊军师型人才,但起码也是个处理内政的相才。
将来有这种人才替自己坐镇后方,也可省却大部分心了,尤其还附送一个儿子赵普,可是能够重点培养的人才。
“先生举家随我前往三会海口安家罢,将来三会海口会成为一座南北通衢,扼控运河航海,南北贸易商路的繁华港口都市。”
赵延希遂对赵迥道:“也省得先生与家人相隔两地,太过惦念,互不得安也。赵家庄则可托付于族中长老们共同打理即可,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是极,是极,还是小王爷思虑周全!”赵迥连连点头,立即召来自己的家室。
赵迥已经丧妻鳏居,膝下却有四子一女,都尚年幼。
长子赵普,就是后世宋太祖赵匡胤的开国宰相,高居大宋开国功臣第一的那位赵普,现在也才年仅十一、二岁。
其下三位弟弟赵贞、赵安易和赵正,和最小的妹妹赵氏。
“这就是先生膝下四位令郎和令爱,果真都是难得,吾观之众位面相将来都必是大富大贵之人。”
看到赵迥家眷,赵延希装模作样地惊为天人,大声赞叹。
更重要的是总算见到了自己一心念着的这个赵普,赵延希更是大言不惭,不吝溢美之词:“尤其这位赵普小兄弟,将来必定成就不凡,位极人臣,我非常看好你!”
在赵家庄短暂停留两日后,赵延希带领赵迥一家在返回九龙山上大寨途中,顺便又去了一趟西龙虎峪镇东龙虎峪前村,过去叫十郎庄。
为什么要来这里,因为这里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窦燕山,他别名“窦十郎”也是由十郎庄而来。
《三字经》记载:“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他有五个儿子都先后考中进士,五子登科的典故就由此而来。
窦燕山正名窦禹均,号燕山,另名窦十郎。
生于唐咸通十三年(872),于后周显德元年(954)去世,享年82岁。
是残唐五代时渔阳人,也就是现在的天津蓟州区西龙虎峪镇龙前村人。
这个人教育儿子都如此厉害,估计足可以当个教育家,让他来教授学生。
正好,赵延希规划自己的势力地盘中要开设学校识字班,教授平民和流民孩子,他想聘请这个窦燕山来当教书先生。
十郎庄与赵家庄相隔并不算太远,不过走过几十里路面,赵延希携唐嘉欣和赵迥一家等人到达后,先投上他的名帖去往窦燕山家。
窦燕山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生活条件非常优越。
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吃喝玩乐,斗鸡遛狗,欺行霸市,心术不正,为富不仁,令老百姓都非常痛恨他。
他三十多岁还无子,认为自己身为商人作奸犯科,坑害老百姓太多,于是开始幡然悔悟,行善积德。
从此窦燕山乐善好施,亲善为民,廉于自己。
时逢乱世,民不聊生,他取出府库中千两白银,万石粮食赠予家乡穷苦百姓,并尽所能及地帮助他们。
又在家乡设立学堂四十余间,从各地收集上千卷藏书,请一些很有学问的夫子来教授。
将四邻八乡因贫穷而不能上学的孩童免费送进学堂,先后造就了很多学问高深之人。
窦燕山对每个人都很慷慨,但他自己穿得却很朴素,吃得也很简单,窦燕山广做善事。
他直到四十多岁终于连续诞生了五个儿子,在乡邻之中的名声也变得极好,是有名的大善人。
这是个少年浪子,中年悔悟,晚成大器——洗心革面的典型例子。
当赵延希一行被窦燕山出来迎接的时候,他观这窦燕山已经是位六十岁左右的老翁,很有长者仁厚之风。
“本将时常听闻窦公是位乡中大善人,常被人所津津乐道,美名传遍幽蓟之地,”双方见面,赵延希首先朗声开口道。
“今日恰巧路经此地,不揣冒昧,寻公大名特来拜访一面,还望窦公勿要见怪。”
窦燕山出身于富庶的商人家庭,家道昌盛,深宅大院,高门大户,确实是富贵之家。
赵延希等人随主家进入大堂之中,分宾主坐定。
“乡野山人罢了,何来的美名,倒是叫小王爷见笑了,”窦燕山谦逊地笑道。
“窦公,本将是深服你的为人,真诚前来拜见,你就不要和本将打哈哈了。”
赵延希向来是爽利人,不喜欢花花肠子弯弯扭扭,说话是非常直接:“今天,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正有要事一桩与窦公你相商。”
“小王爷,你找我有要事?”窦燕山非常意外,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
“是啊,窦公你品性高洁,十里八乡地被人所称道,我观你是个好榜样,想请你来出管我龙卢节度使地方上的教育。”
赵延希直接大大方方地提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