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舌战开罗1(2 / 2)

加入书签

?”李学坤心头一动,他想起了国民党中出国的那些大员,无一不是被逼走的,出国,等于流放,难道,蒋委员长要流放自己?可是自己也没做错什么事啊,这是怎么回事呢?

李学坤问宋琼芳,宋琼芳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李学坤只好告别了宋琼芳,向着蒋委员长官邸行去。

李学坤在蒋委员长官邸前下了车,正了正军装,然后昂首阔步走了进去,门口的两个卫兵拦住了李学坤,要他出示证件,这时,陈布雨先生从屋内走了出来,拉着李学坤的手向着屋内走去。

蒋委员长正坐在屋里看着一只地球仪,看到李学坤来了,蒋委员长很是高兴,口中说道:“布雨,你和学坤说说事情的经过。”

于是,陈布雨向李学坤讲了起来。

原来,1943年6月初,米国总统罗福向中国国民党政府表达了拟约丘吉尔、斯大林、蒋委员长会谈的意愿。

对于罗福总统的邀请,蒋委员长还是很高兴的,这说明,罗福总统已认识到了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于是致力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让中国与美英苏平起平坐。

蒋委员长本来想答应,但是,却因种种原因而没有成行,主要是蒋委员长心理上有自卑感,生怕这次会谈,会成为第二个马关,米国人会施压要自己出卖中国的利益,如果这样的话,那自己就真的成了民族的罪人了。

于是他致电宋子文面告罗福,指出在苏、日未公开决裂以前,蒋参加会晤是否将使斯大林感觉不便?建议美、英、苏三国领袖可先行会谈,若有机会,他本人愿随时与罗福晤面。

7月4日,罗福建议蒋介石相见于重庆与华盛顿间之中途地点。8日,蒋介石复电米国总统罗福,建议相晤时间以9月以后最为适宜。

7月18日,美方又提出能否邀请蒋委员长飞华盛顿与罗福晤商。中方以蒋“军政羁身,似难远行”为由婉言谢绝。

8月28日,在莫斯科3国外长会议期间,罗福再次致电蒋委员长:“莫斯科会议至今进行甚速,极望其结果得有裨于各方,余正促成中、英、苏、美同盟之团结。余尚不知斯大林能否与我会晤,但在任何情况下,余极望与阁下及丘吉尔能及早会晤于某处。

时间定为9月20日至25日,余思亚历山大(埃及海岸)当为一良好地点。”罗福强调:“余知阁下不欲久离贵国,但现时远行,对余甚为适宜。余正期望与阁下相见,因余信有多数问题,惟有吾人面觌,方能得圆满之解决。”

如此一来,蒋委员长陷入进退两难之境,去怕损失了国家的利益,成为罪人,不去,罗福多次邀请,现在很多方面需要米国人的支持,米国人又不能得罪。

正在蒋委员长左右为难之时,罗福又来了一封电报,这封电报上说:“如果蒋委员长参加这次会议,能否让李学坤将军随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