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击鼓申冤(1 / 2)
衙役们走后,李保正直接抽了自己两个大嘴巴子,然后道:“都是我不好,带着衙役们坑害村民。”
大牛道:“不知者不罪。保正的为人,我们还是信得过的。”
李保正道:“村庄里的大部分佃农,已经和官府签了解除租种的文书,这可怎么办?都是我害了大家!”
大牛道:“皇上料事如神,早知道会有贪官污吏盯上公田这块肥肉。皇上说,谁敢剥夺佃农种地,可以到登闻鼓院告状。若有诉状,直呈御前。”
李保正道:“好,既然如此,明天我组织受骗的村民到登闻鼓院告状。大牛,你读过书,愿意为村民写诉状吗?”
大牛道:“作为村庄的一员,我替村民写诉状,义不容辞!”
次日,李保正带领着李家庄一百多青壮年进京告状。大牛和二狗虽然不是受害者,但他们也一起去了,为众人壮胆,助威!
登闻鼓是古代悬于朝堂之外的大鼓,凡百姓有冤情都可以击鼓上闻。北宋时期的登闻鼓院位于皇宫宣德门前,类似现代社会的信访部门。登闻鼓院开通了一条联系国家与社会的渠道,成为民间社会与国家沟通的重要途径。
由于登闻鼓能够起到“下情上达”的作用,对于击登闻鼓上诉的事件,皇帝一般都会亲自过问。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哲宗都处理过相关事件。宋哲宗绍圣年间,开封府大户向氏想在自家祖坟附近修建一间慈云寺。向氏是向太后的娘家,不是普通家族。时任户部尚书的蔡京欲巴结太后,便圈了一大块地给向氏,要求“四邻田庐”赶快拆迁,让给向氏修寺。被拆迁的人家不服,告到登闻鼓院,最后蔡京被“罚金二十斤”。
李清照怀孕后,总想外出走走。但她又不想总在宫里活动,在宫里她有一种关在鸟笼里的感觉,而自己就是鸟笼里的金丝雀。赵籍闲来无事,于是陪她到宫外走走。林冲和王进暗中保护。
刚出宣德门,赵籍和李清照看到有数百人朝皇宫走来,领头的是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身后都是年轻力壮的青年,看衣着打扮像是田间的农民。
赵籍出宫,几乎都是便装,这次也不例外。赵籍上前几步,来到老者身前问道:“老人家,你是何人,来此做甚?”
老者看了看赵籍,见他衣着华丽,身边漂亮女子亦是雍容华贵,想必他们非富即贵。老者道:“我是开封城外三十里处李家庄的保正,带领村民到登闻鼓院击鼓申冤。敢问公子是何人?”
赵籍想了想,给自己胡诌了一个身份,说道:“小可王晋卿,乃是蜀国长公主的驸马,人称小王都太尉。”
《水浒传》记载,小王都太尉乃是哲宗皇帝妹夫,神宗皇帝的驸马,爱好书画,与端王赵佶年纪相仿,趣味相投,所以赵籍冒充小王都太尉王晋卿。
李保正道:“草民参见公主,参见驸马!”
赵籍道:“不知你们有何冤情?”
李保正道:“开封府的衙役逼着我们在解除租种公田上的文书签字画押。陛下说只要佃农连续耕种五年以上,公田归佃农所有。这明显是有贪官污吏盯上了公田这块肥肉。”
赵籍问道:“那你们有没有在文书上签字画押?”
李保正叹了口气道:“开始的时候,我们李家庄的佃农并不知道公田将来归佃农所有。因为官府每亩地补偿一贯钱,所以大部分佃农贪图小便宜,便在文书上签了字。只有大牛和二狗没有签字!”
赵籍又问:“为何他们没有签字?”
大牛道:“因为俺和二狗进了一趟城里,买了一份报纸,提前得知了公田变民田。”
赵籍笑道:“你们倒是聪明!”
大牛道:“我爹说,读书改变命运!正因为我识字,能读懂报纸,所以知道他们的阴谋。”
赵籍道:“既然你没有上当受骗,那你来登闻鼓院干什么?”
大牛道:“村民们不识字,我替村民写了诉状,帮他们讨回公道。”
赵籍拍了拍大牛的肩膀道:“好样的!你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青年!”
大牛道:“多谢驸马夸奖!不知驸马能否帮助我们李家庄的佃农讨回公道?”
赵籍道:“你把诉状拿给我看?”
大牛从身上拿出早已写好的诉状,交给了赵籍。赵籍看了看,又朝老者道:“保正,解除租种的文书一式两份,官府一份,佃农一份。你们可曾带来了解除租种的文书?”
李保正道:“带来了,一百多份呢。”
于是每个佃农从身上拿出各自的文书。赵籍从佃农手中接过一份文书,果真见上面盖着开封府的大印。
赵籍怒道:“果真有贪官污吏胆大包天,侵吞公田。你们谁去击鼓?本驸马和公主给你们撑腰,全程跟踪此案,一定将侵吞公田的贪官绳之以法,还你们一个公道。”
大牛道:“我去击鼓,我力气大,说不定连皇上也能听到鼓声!”
李保正道:“大牛,去吧!”
大牛上前几步,来到巨大的登闻鼓前,拿起鼓槌,使出浑身的力气击鼓。他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隆隆,隆隆,隆隆……”鼓声震天,震耳欲聋,使冰冷的空气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