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促膝长谈(1 / 2)

加入书签

宋朝建立后,西北地区被西夏、回鹘占据,北宋外战乏力,无力占据河西走廊,自然也无法打通陆上丝绸之路,迫使丝绸之路从陆地向海洋转移,进而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

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有多鼎盛?出海港之多、贸易量之大、覆盖范围之广,均为空前绝后。市舶司的税收几乎占全国税收总数的百分之十。因而海上丝绸之路被视为“黄金生命线”。

早在阮氏兄弟到金明池训练水军一个月之际,赵籍就曾秘密到过金明池,和虎翼水军的几个将领,以及曾在海上多次远航的水手有过一次促膝长谈,谈话的主题主要涉及海上丝绸之路。

据水手所说,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分南海航线、东海航线,南海航线主要通往占城、麻逸、天竺和阿拉伯国家,东海航线主要通往高丽、倭国等地。

赵籍问道:“我朝的远洋轮船速度如何?”

水手的业务能力显然很熟悉,不假思索道:“正常情况下,一天行驶一百八十里。我曾多次从泉州到占城,一般需二十天左右。”

赵籍又问了水手一些有关远洋船只和航海技术事情,然后让水手提前离开。

赵籍道:“诸位将士,想必大家都听清楚了,目前海上丝绸之路有两条航线,一条北上,到高丽和倭国;另一条南下,到占城、麻逸、天竺等国。但太宗皇帝给托梦朕,让朕开辟第三条新航线。”

赵籍想让人开辟从大宋到美洲的新航线,目的并非想发展海外殖民地,而是想将那里的玉米、红薯、土豆等高产的农作物引入。最早萌生这种想法,源于赵籍早朝上讨论孔子书院的一次口误。后来,这种观念变得愈发强烈。

据赵籍所知,这些农作物在明朝时传入我国,不仅改变了我国的粮食结构,而且使国人在其后几百年间度过了一次一次的天灾人祸。我国的人口从明后期到清朝,数百年间不断地翻番上升,玉米和红薯、土豆功不可没。所以赵籍想开辟新航线。为了防止别人的反对,赵籍借口太宗皇帝托梦。

阮小五问道:“陛下让我们兄弟到金明池训练水军,难道不是为了征讨水泊梁山的贼寇?”

赵籍道:“征讨贼寇和开辟新航线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倘若朕不按照太宗皇帝的旨意去做,朕怕太宗皇帝骂朕不肖子孙。”

李修明好奇地问道:“不知陛下所谓的新航线要去哪儿,距离大宋有多远?”

赵籍道:“据太宗皇帝所说,新航线从华亭县船舶司出发,一路朝东而行,绕过倭国的几个小岛后继续前行。大约在海上航行三四个月,将到达一个叫美洲的地方,总行程两万里。”

阮小二惊讶道:“竟有两万里之远?陛下,航行那么远,这是为何?难道那里遍地黄金?”

赵籍道:“至于有没有黄金,太宗皇帝倒是没有说,但他说那里有大宋所没有的高产农作物,可以拯救百姓饥荒。”

说完,赵籍让内侍拿出几张画有农产品的图纸。赵籍指着其中一张画有玉米图纸道:“太宗皇帝说,这个叫玉米,耐寒,高产,适合在大宋北方种植,亩产一千斤到一千二三百斤。”

介绍完玉米之后,赵籍又一一为将领们介绍土豆、红薯等农产品。众将领听闻目瞪口呆,暗道这真的是太宗皇帝托梦所说吗?怎么如此详细,让人倍感真实?

赵籍又道:“我们可以拿大宋的丝绸、陶器、茶叶等物品和美洲当地百姓物物交换。我们先礼后兵,倘若他们不同意的话,那就打到他们同意为止。反正你们配有火炮和火枪,朕相信,你们打遍天下无敌手。”

阮小二道:“我等誓死完成任务。不知陛下让我等何时出发?”

赵籍想了想道:“最快也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毕竟开辟新航线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首先要准备远航的船只,其次要准备足够的粮草,最后还要征集民间自愿前去的商家。倘若没有商家愿意去,只好由尔等带好交换的货物。”

阮小五道:“陛下,那我们这段时间干什么?”

赵籍道:“当然是训练水军。”

阮小二道:“陛下,我们明白了。我们一定为陛下训练出一只天下无敌的水军。”

赵籍又道:“开辟新的航线,乃是一件前无古人的大事,也是一条充满未知的道路。也许一帆风顺,但更多的可能是波涛汹涌。尔等可能名垂青史,也可能葬身茫茫大海。所以朕绝不勉强。如果你们谁想退出虎翼水军,朕当场准奏!”

几个将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说话。但赵籍看出来,有一个营指挥使的确想离开虎翼水军。

赵籍指着那个犹豫不决的将领道:“你叫什么名字?”

将领道:“我叫武金贵,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所以末将想离开虎翼军。”

阮小七脾气暴躁,怒道:“我等深受皇恩,岂能背叛陛下?”

那个叫武金贵的将领暗道:“你们阮氏兄弟,从一介草民被皇帝提拔为营指挥使,这才叫深受皇恩。老子从军二十年,苦苦熬到营指挥使这个位置,和皇帝毫无关系,凭什么舍命相陪?”

赵籍连忙摆手道:“人各有志,朕不勉强。《孝经》曰,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