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灵柩回京(1 / 2)
整整两日的时光,李清照在闺房内守着赵乙的灵位,终日以泪洗面。无论父亲李格非怎样敲门,李清照始终都不开。即使丫鬟送来饭菜,李清照也不开门。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有时候,李清照真想像词中大雁一样,殉情而死。但她又不能让父亲伤心,白发人送黑发人。
黄昏时分,窗外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雨滴落在梧桐树上,仿佛敲打着李清照伤痛的心灵。李清照将所有的愁怨,都付诸笔端。只见她在纸上龙飞凤舞般写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声声慢》原本是李清照的晚年之作,写于北宋灭亡,丈夫赵明诚死后,乃悼亡之词。没想到因为赵籍的假死,词作竟然提前许多年问世。这首词开头三句连用十四个叠字,后又有四个叠字,情景婉绝,真是绝唱。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
第三日早晨,李格非又来敲门道:“清儿,快开开门。今日陛下的灵柩回京,难道你不去大街上看看吗?”
听闻此话,李清照打开了门,答道:“爹爹,你让我去吗?”
李格非道:“你先吃几块糕点,然后爹爹让丫鬟帮你梳洗打扮。爹爹希望你以最美的姿容,去送陛下最后一程。”
李格非从礼部员外郎,被赵籍提拔为学部侍郎,官职连升几级,对赵籍自然心存感激。而女儿李清照又对赵籍如此痴情,他怎会阻止女儿去见赵籍最后一面呢?
李格非端着糕点,进入了女儿的房间。李清照吃过几块糕点,然后叫丫鬟精心为她打扮,随后在几个家丁的保护下,出门而去。
七月十九,王进和林冲离开大名府,护送灵柩入京,七日之后,终于了回到东京。满城百姓,披麻戴孝,迎接灵车。当场之人,眼含热泪,无不伤感。
赵籍登基一年多来,铲除贪官污吏,打击黑恶势力,建立民生银行,做了不少好事,深受百姓爱戴。李清照也在人群之中,看着灵柩缓缓经过,目送赵乙最后一程。
不多时,灵车来到皇宫,莘王率领韩忠彦、蔡卞、曾布等文武大臣前来迎驾。
“陛下……”莘王装出一副痛哭流涕的样子。林冲和王进看着莘王的拙劣表演,感觉非常恶心。这时候,一个内侍将莘王缓缓扶起。
护送灵柩的队伍在内侍的指引下,缓缓来到攒宫。宋代实行天子“七月而葬”古礼,所以皇帝的灵柩在皇宫将会停留很长一段时间,安置皇帝灵柩的地方被称为“攒宫”。
王进来到攒宫的时候,发现了张文、赵武、雷横、朱仝等皇城司亲信人马,早已埋伏在周围。而林冲环视左右,同样见到了自己的心腹手下。王进和林冲同时微微颔首赞许。而此时的莘王并不知道攒宫周围布下了天罗地网,自以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依旧嚎啕大哭,陶醉于自己的表演。
正在莘王和百官以及后宫佳丽痛哭流涕之际,突然攒宫的大门紧闭。张文、赵武、雷横、朱仝等皇城司侍卫杀气腾腾而入。
莘王顿时感到不妙,怒视着王进道:“皇城使王进,你好大的胆子!没有本王的命令,皇城司竟敢私闯陛下的攒宫,意欲何为,意欲何为?”
百官和嫔妃见皇城司的人突然闯入,脸上都露出了紧张的神色。皇上的灵柩之前,岂可带刀而入?这是对皇上的大不敬。
王进冷笑道:“自然是保护陛下!”
莘王大怒道:“来人,将逆贼王进拿下!”
但殿外无人回应,而大殿门口有皇城司四大指挥使坐镇。莘王根本不知道外面究竟发生了什么。
很快,殿外传来兵器碰撞的声音,似乎还有禁军痛苦的呻吟。众人一时停止哭泣,都朝殿外眼巴巴地望去。打斗声只持续了一刻钟不到,突然一位身上有血的禁军将领大踏步进来,禀报道:“皇后娘娘,诸位大人,莘王的两百名死士全部诛杀,一个不留。”
林冲道:“知道了,退下吧!”
禁军将领道:“末将遵命!”
禁军将领退出攒宫,文武百官,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曾布暗自猜测道:“难道皇后娘娘和林冲王进联手,要扶持陛下之子赵桓登基?可赵桓才两岁,乳臭未干。莫非皇后想学向太后垂帘听政?”
大宋有兄终弟及的传统,也有皇帝年幼太后垂帘听政的传统。此时,曾布的想法,就是大多数朝臣的想法,也是莘王的想法。莘王和百官将目光不约而同投向王皇后。
莘王叹了口气道:“百密一疏啊!本王千算万算,没算到皇后竟会有如此手段!本王囚禁了申王和睦王两兄弟,没想到竟然是为别人做了嫁衣!”
皇后本无城府,更无手段,只是一个妇道人家,比不了历史上那些垂帘听政的厉害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