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特大诈骗(1 / 2)

加入书签

陈为人知道李希林上钩了,心中窃喜,说道:“苏院长地位尊崇,他不仅是孔子书院的院长,还兼任资政院副议长,品级和副宰相一样。他的弟弟苏辙是御史中丞。我深信,只要通过苏院长牵线搭桥,你向朝廷捐钱后,定能获得一个肥缺。”

李希林道:“有劳陈兄帮忙,小弟感激不尽!”

次日中午,陈为人约李希林在湘味楼再次见面。当李希林来到酒楼包间时,只见陈为人正在和一个精神矍铄的老者聊天,而且还一口一个恩师叫对方。李希林暗道:“眼前的老者应该就是孔子书院的院长苏轼。”

陈为人见李希林来了,连忙介绍老者的身份道:“这位就是孔子书院的苏院长。”

李希林恭敬道:“学生李希林见过苏院长。”

假苏轼微微颔首点头。

李希林问道:“苏院长,听闻朝廷修路缺钱,小可愿尽绵薄之力。”

假苏轼道:“原本皇上想借钱修路。但只有钱守旺一人借钱给朝廷。皇上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所以变‘借’为‘捐’。既然你是陈为人的同窗好友,我就开门见山了。朝廷现在空缺不少,但肥缺不多。最好的七品官是清河县知县,最好的六品官是杭州通判。杭州是个好地方,物产丰富,风景优美。老夫曾担任过杭州通判,在那里留下不少诗作。”

陈为人和假苏轼一唱一和道:“学生最喜欢老师那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以西施之美比喻西湖之美,学生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

明明是要骗钱,但陈为人却不急不躁,谈论起诗词。其实这样做,反而更能取得李希林的信任。

假苏轼笑道:“老夫倒是更喜欢在杭州写给好友刘景文的诗。”

李希林道:“苏院长那首《赠刘景文》,学生有幸拜读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首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苏院长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此诗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体,为千古传诵名篇。”

假苏轼赞叹道:“没想到小友如此懂诗,是个难得的人才。不知小友为何没有考孔子书院?”

李希林羞愧道:“学生参加了招生考试,只是没有考上。所以学生想通过捐钱,当个一官半职。”

谈论了半天诗词,陈为人和假苏轼正愁如何不露痕迹绕回正题,继续谈捐钱买官。没想到李希林主动谈及此事。

假苏轼道:“你想出任清河县知县还是杭州通判?”

李希林道:“杭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学生自然愿意出任杭州通判。说不定学生也会向老师一样,在杭州留下几首诗词。”

假苏轼道:“杭州通判一职,好几个富家子弟争夺。朝廷的意思很明确,谁先筹集到钱,谁出任杭州通判。”

李希林道:“一日之后,小可便可将15万贯钱送到老师府邸。”

假苏轼佯装怒道:“光天化日之下,将那么多钱送到老夫家中,岂不是授人以柄,让别人说老夫贪污受贿。更何况我弟弟苏辙乃御史中丞,监察百官。你这不是让弟弟举报哥哥,骨肉相残吗?”

李希林连忙道歉道:“是学生考虑不周。只是学生不认识朝廷高官,不知如何将钱捐给朝廷?”

假苏轼道:“你将15万贯钱全部换成交子。明日午时,还是这家酒楼,你将钱交给老夫,老夫替你转交朝廷。”

所谓交子,就是宋代的纸币。交子的面额通常为一贯、五贯、十贯。15万贯交子,便于陈为人随身携带、出逃。如果是15万贯铜钱,需要好几辆车运输,目标太大,陈为人估计还未离开东京,就被官差抓捕。

第二天中午,李希林携带16万贯巨款,再次来到湘味楼。陈为人和假苏轼联袂而来。三人把酒言欢,酒足饭饱之后,李希林将一个小箱子递给了假苏轼。

李希林道:“里面有16万贯,多余的一万贯是给恩师的。”

假苏轼打开箱子,看了看里面的巨款,然后信誓旦旦道:“你的杭州通判,老夫保证万无一失。”

李希林道:“学生谢过恩师!”

陈为人道:“希林老弟,书院下午还有课,我和老师先行一步。五天之后,还是这家酒楼,恩师必将吏部的敕牒和告身,也就是所谓的官凭交给你。你拿着官凭就可以走马上任。”

敕牒是吏部的授官的文书。告身是个人档案,上面会详细的记录新任官员的姓名、年龄、籍贯、体貌特征等信息。新任官员拿着敕牒和告身,就是赴任时的“官凭”。

李希林道:“恩师慢走!”

自从捐钱后,李希林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大好前程。李希林的身份虽是太学生,但他骨子里是商人思维。他还一度幻想,一年捞10万贯钱,一年半多就能回本,两年就有结余,三年便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