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迷案》上部《柏子山计划》第2章 挖…(2 / 2)

加入书签

火燃烧到中国鸭绿江畔,迫使中国人民投入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败退到台湾的国民党配合美国,梦想反攻大陆;国内潜伏的国特务、土匪等反动势力遥相呼应......。”艾灵脑际浮现昔日画面——

1951年4月某天上午。县委主要领导宋名坐在办公桌红木椅内,他身着灰色中山装,皱着眉头在看一份电文。负责县委办公室工作的于伟中坐在宋名办公桌一角,他右手捏笔,紧锁眉头,左手平放在笔记本上。负责县安全工作主要负责人单虎和孔庙镇镇长兼武装部长谢先身着无衔黄色军装恭恭敬敬地站着。

宋名面色阴沉严肃道:“最近截获到台湾的一份电文,题目是“柏子山计划”。由于形势复杂,我们要保持高度警惕,尽快弄清电文的动机。”

谢先急问:“电文具体内容是什么?”

“暂时还没有破译出来。”宋名喝口茶,站起来渡着步,“但可以肯定,发报者和接收电文的人应该熟悉孔庙镇柏子山。”

说起柏子山,在坐的人都不陌生。它北靠漫滩湖,西邻孔庙镇,是华西县孔庙镇的名胜古迹。抗日战争爆发前,于伟中曾在孔庙镇小学当国语史地老师,知道镇东五六里里处漫滩湖南岸有个柏子山。抗日战争时期,宋名、谢先、单虎率领抗日游击队曾与国民党军预备役团联合在柏子山阻击日军进攻。

单虎附和并建议:“那就以孔庙镇为调查区域,确定侦查目标。”

谢先问:“怎么开展工作?”

宋名安排说:“单虎、谢先你俩具体负责侦破,于主任负责督办。希望你们积极配合,尽快查出谁是接收电文的人?其动机是什么?”

单虎、谢先立正敬礼,齐声应:“是!”

宋名最后强调:“要通过孔庙镇当地群众检举揭发,认真排查。力求稳妥、准确、快速侦破‘柏子山计划’案!”他特别对谢先说,“你是土生土长的孔庙人,又是镇长兼镇武装部长,责任重大。先说说你的意见。”

谢先沉思一会儿说:“孔庙镇历史悠久,人际关系复杂。特别是孔庙小学教职工成分就比较特殊。”他瞥了一眼于伟中,“抗日战争爆发前,我在孔庙镇小学就读,当时于主任是我们的国语史地老师,对我们进行抗日救国教育;1938年中原危机,国民政府宣布孔庙镇小学解散,选派精英老师和少年南迁,虽然我也被学校选中,但没有走,而是按于老师的指引参加了抗日游击队......”他迟疑片刻话锋一转,“但南迁的所谓国家师生精英,解放后只有于老师带回了陈国清、艾灵和没有姓名的体育老师在孔庙小学任教,其他南迁的师生却都没有了消息。”

谢先首先把侦查对象对准南迁回来的老师,这让于伟忠感到不满和不安。

于伟忠阴沉着脸说:“孔庙镇小学解散后,师生的去向很复杂。不仅要调查南迁师生的历史,还有调查就地疏散师生的历史。这部分人去了哪里?现在都在干什么?”

谢先淡淡道:“就地疏散的师生,多数回家务农。但也有参加抗日游击队的,有去国民党部队当兵的,有跟日本人当伪军的。解放后,这些人因有文化多数回到孔庙小学当教师。”

于伟忠欲继续问,宋名摆手制止:“转一圈说明孔庙小学老师的成分最复杂。那就以孔庙小学为重点调查单位,特别要对曾在国统区上学工作、在国民党军队当兵、跟日本人当伪军,或曾与土匪有关系的人,要重点调查。”

单虎补充建议:“由于案情复杂,我认为除了排查孔庙小学老师外,还要扩大范围,包括我们在座的都应该调查。”

于伟中、谢先表情凝重,陷入沉思。

宋名迟疑片刻说:“单虎说得有道理。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我们有必要先交代清楚自己的历史,只有身正才能正人。”他先看看于伟忠,煞有介事道:“伟中,你先谈谈解散孔庙小学时的背景。”

于伟中虽然同意宋名、单虎的意见,但又感觉自己被当做外人,心中不快,可又不能推辞。只得诉说端详——

【作者题外话】:枝子为什么晕倒?孔庙小学解散后师生命运如何?一个个谜团向读者抛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