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天策府官员的任命(1 / 2)
话分两头
就在何杨忙着制作代币之时,朝廷在裁撤了天策府之后,借着趁着柴绍得胜归来的契机,李世民开始在朝堂上进行了一番布置。
任命了原秦王府护军秦叔宝,为左卫大将军,官职从二品。
负责掌管京城宿卫的工作。
所谓的左卫将军,乃是在皇帝直接统辖下,设立的十六卫府之一。
贞观年间,沿袭开皇旧制,仍称十六卫。
其十二卫为分别为:
左右翊卫(原左右卫府)
左右骁(骑)卫(开皇十八年设置的左右备身府)
左右武卫(原左右武卫府)
左右屯卫(原左右领军府)
左右侯卫(原左右武侯府)
左右御卫(隋朝新设)
四府分别为:左右备身府(原左右领左右府,后叫千牛卫)和左右监门府。
至于他们的责任,四府不统府兵,左右备身(官职名称)府负责侍卫皇帝,左右监门府分掌宫殿门禁。
十二卫统府兵、宿卫京城。所统之兵称“外军”,各有军号如下。骁骑(属左右翊卫)
豹骑(属左右骁卫)
熊渠(属左右武卫)
羽林(属左右屯卫)
射声(属左右御卫)
佽飞(属左右候卫)。
此外,左右翊卫又兼领“内军”。
“内军”指左右翊卫下属的亲﹑勋﹑武三侍(隋初为亲﹑勋﹑翊三卫﹐唐代同隋初)统辖的五军府和另属东宫的三卫三府之兵﹐均由高官子弟充当。
至于这十六卫的主要官员配置。
每卫府统1军,置大将军1人,将军2人。
下辖骠骑府、车骑府,分置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再下设大都督、帅都督、都督。
炀帝时,改骠骑府为鹰扬府,置鹰扬郎将,并取消将军、都督等名号。唐代改称折冲府,其主官改称折冲都尉、果毅都尉。
在样的官员配置下,任命左卫副率侯君集为左卫将军,官职从三品,负责协助秦叔宝。
在安排好长安的防务工作之后,接着又任命程知节(程咬金),为右武卫大将军,官职正三品。总其府事,并统诸鹰扬府。掌管宫中禁宿卫,凡翊府的翊卫(翊卫是侍卫官名)、外府熊渠番上者分配之。
其意思为,总管各卫下设的鹰扬府,掌管宫中的禁卫、翊卫,负责外府的保卫(外库的意思,与王室的仓库称内府相对),负责安排、调度熊渠承担的京师宿卫任务。
任命尉迟敬德为右武候大将军,官职正三品,与左武候大将军同掌车驾出营卫,分领府兵。而现在尉迟敬德,在玄武门之变后,将皇宫禁卫(保卫)的事宜,交给了程咬金。
自己则是干回了老本行,负责皇帝出行时候的安全防卫工作。也正是因为这次调动,让其对自己的位置不满,从而引发了后续一些故事。不过,因为蝴蝶效应,会不会发生也得两说。
在任命完正三品的卫府大将军后,紧接着就是卫府将军的安排。
任命了段志玄为骁卫将军,官职从三品。左右骁卫皆为皇帝护卫部队,主要责任就是护卫李世民的安全。
任命张公谨为右武候将军,辅佐尉迟敬德。
至于两个关系户,长孙安业因为长孙无忌的哥哥,被任命为右监门将军。李客师是是李靖的弟弟,被任命为领左右将军。
武官的初步任命完成,随后便是文官的任命。
说起文官任命,就不得不先说一下大唐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乃是皇权之下,最大的三个部门。三省互相牵制,共同向皇帝负责。
其分工情况也各有不同。
中书省,魏曹丕始设,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隋初称为“内史省”,后改为“中书省”。
门下省,隋唐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其长官称侍中,或称纳言、左相、黄门监,皆因时而异。其下有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等官。
尚书省,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尚书省的组织机构于隋朝定型,乃是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以唐代制度为例: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民部)、工部等六部,下辖吏部、主爵等24司。
六部尚书都以所在“部”为名,而郎官以所在“司”为名。
三省的长官侍中、中书令、尚书令相当于秦汉时期的宰相。
其分工简单说来,就是中书省负责起草,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
至于行政机构六部,则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等六部组成。其各部的职责:
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下设四司: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
户部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各司除掌管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