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同情,与民族大义(5k大章)(3 / 3)

加入书签

凉州汉人,迁哪去了?内地郡县还有无主的土地么?这和咱们并州撤屯还不是一个道理,打个包,就全成了各地豪族的家奴。”

“等朝廷派大军把这些羌乱给平定了,自然还要再把人口给迁回去,可是迁回来的那些,还会是原本居住于凉州的居民么?当然不是啊,都是那些没有土地,还不肯给豪族当家奴的流民啊!”

“总之,只要凉州发生羌乱,凉州的百姓就会拖家带口的东逃,逃到东边,就成为关东豪族的家奴,便是地方大豪,到了关东也只能沦为附庸,比如元固兄这种家中巨富,那亿万家资还不是任凭他们予取予求?”

“凉州百姓逃到关中,关中就祸乱,关中的人也会继续东逃,羌胡的骑兵杀向关中,关中的那些世家大族更是做梦都要笑醒了。

这么多善于弓马能战的关西人做了他们关东人的家中奴仆,组成武装,抵抗各地县令的底气就又强了几分。

皇帝和宦官呢,卖了那么多的奴隶,又是一大笔进项,又能多建两个皇家园林了,反复迁移的过程中内郡的流民、刑徒,统统都发往凉州去跟羌胡拼命去了,不安定的因素一洗而空,你看,三赢。”

“而若是放弃凉州,啧啧,不但整个凉州的财富和人口他们都可以吞掉,从此关中可就也成了前线了,继续依此法施为,用不了多久,这关中不就也没了么?

反正这国家政权全在他们关东世族的手里,国家政策都是他们制定的,舆论也都是他们操控的,天大的屎盆子先往羌胡身上甩,甩不动了就往宦官的身上甩,反正,跟他们这些所谓的‘清正之士’一点关系都没有,对吧,孟德兄?”

曹操被秦宜禄呛得脸上也是一阵白,一阵红,一阵绿的,好不难受,尤其是秦宜禄的玄牝义从都是跟随他从并州为躲避撤屯而逃出来的,秦宜禄的这个话,让他们不自觉得就联想到了自己的身上,实在是并州和凉州的情况,真的是太像了,一时间,居然都有些义愤填膺,弄得曹操好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好半天,才捋顺好了自己的心绪,恢复了自己的脸色,叹息道:“你说的这些,有些确实是对的,然而可能也正是因为感同身受这四个字,有些东西说的,还是有点偏激了,却也怪不得你,谁让你是并北人,而并北又真的撤屯了呢?”

“我只能说,我们关东世族之中,确实有一些人,都是尸位素餐,心中阴暗的虫豸,大多数人,有时贪图省事不考虑你们边地百姓的立场也是有的,但绝不至于如此极端。”

“旁人不说,我曹孟德出身于沛国曹氏,也称得上是关东世家了吧?难道我也是你口中那人皮鬼厌之徒么?

莫说我实际上已经被尚书台给免职了,就算是为了诛宦,我这个凉州刺史将局面再夸大一点,轻骑遁逃往关中坐视凉州糜烂,岂不是又安全,收益又高?何必亲自披甲随你征战,在这里行这玩命之事呢?

壮节兄,莫非是不相信我心中的志向么?我相信,关东世人中也绝不会仅只一个曹孟德,他们和我一样,也是抱着为国为民之志的,诛宦,也并不仅仅是为了争夺个人权益。

若非如此,壮节兄你在楼烦干下了那许多的大事,如何还能在凉州享有自由,又如何能与我做了一对莫逆之友?关东世族中蝇营狗苟之辈固然会有,然而若是就此武断的将我们都给骂成了败类,岂不让人心寒么?”

秦宜禄闻言也叹息一声,苦笑着看了一眼义从胡军中已经灭了火,重新安定下来的营帐,道:

“孟德兄说得也确实是有道理,本没有把孟德兄一并算进去的意思,不过是心中愤懑之下的发泄之言,若是有所唐突,还望您大量海涵,我在这里给你赔礼了。

然而我刚才说的那些,恐怕也是凉州百姓的真实想法了,你也说了,我是熟读经史子集,心中明了大义的人,我知道我的想法偏激,可你说,就连我都如此偏激了,何况其他人呢?

昨日之因,今日之果,你看,这冀县城外的羌胡不管是因为什么,结果上确实是已经开始为祸为乱了,然而怕只怕今日之祸,还只是小祸,凉州人心如此,胡汉皆是一样的。

一旦中枢有变,汉室有衰,只怕凉州,乃至于我们并州,必然会大举反噬,到那时大祸临头,恐怕就不是区区凉州,乃至关中的一域之祸了,哪个凉州人乃至并州人,没有过杀进洛阳,出一口心中百年郁结的鸟气的想法呢?

孟德兄,你既为凉州刺史,此情不可不知,不可不察,不可不为之忧,不可不为之想想办法避免之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