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他被洗的发白(1 / 2)

加入书签

裴寂和刘文静从前是好朋友,老李还在晋阳的时候,他们三个是好朋友,很难说那个时候他们谁和老李的关系更好。但是自从老李起事以后,他们就开始内卷。

为什么内卷?

答案很简单,他们都想独得老李的宠爱和信任。三人行,必有一人越走越远,这是人类定律,千年以后都是这样。

老李是皇帝,天下最尊贵的人,这样一来,裴寂和刘文静只能拼命讨好李渊,排挤另外一个。

刘文静聪明是聪明,但是他还没有裴寂会钻研。裴寂之所以是李渊的小棉袄,那是因为他一心一意和李渊走在一起。而刘文静呢,从他和太子相善开始,注定他会有破绽露出来。

当然,裴寂和刘文静之间并没有生死之仇,他们的内卷矛盾,很大程度上是老李促成的。

臣子内卷争斗,是他这个皇帝希望看见的。

如果臣子们心在一起,那他娘的才可怕。

是故,看见裴寂找刘文静麻烦,李渊心里并没有反感,当裴寂的话说出来,李渊甚至还有点赞同。

不把责任推开庐江王,不让刘文静和太子背黑锅,那他这个皇帝岂不是要承认错误。

这怎么行!

李智云听完后,心里一片舒坦,什么叫借刀杀人啊【国际后仰JPG】。

武德殿内,稍微聪明一点的臣子,如太子、秦王、窦威、窦抗、陈叔达等人,心里门清儿,裴寂这一招就是狠,一招毙命。既能让皇帝避开李叔良兵败的责任,又能名正言顺的打倒对手刘文静。

这说辞,老李能不同意吗?

很漂亮的一手。

刘文静也不是傻子,他也知道皇帝不想承认自己看错人,派遣李叔良去南阳导致兵败。但问题是,他现在没法反驳。

顺着把责任推给庐江王?

那他还是逃不掉,因为庐江王是他和太子一同举荐的。

“陛下,臣一片赤诚,还请陛下明鉴。”

放弃了?

群臣嗤笑,刘文静这是被逼到死角了啊。

这时候,一直充当哑巴人的李叔良跳出来诉苦补刀,声情并茂的告诉李渊,自己的战略如何如何完美。李瑗呢,则低头沉默,不敢发一言。他知道自己说话也没用,甚至还会露出破绽,被裴寂抓住死怼,索性保持沉默,全盘交给太子处理。

裴寂步步紧逼,“你若是一片赤诚,当日就不该举荐庐江王去支援商州,你这是包藏祸心!”

“裴相!”太子忍不住了,出口制止裴寂,让裴寂再接着嘴炮,恐怕谋反的罪名都要强加在刘文静的头上。

裴寂笑呵呵的拱手,问道:“太子有何指教?”

“指教不敢当,裴相乃是我大唐的肱骨之臣,孤只是想要提醒裴相,刘相为大唐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岂会对大唐包藏祸心。他推举庐江王支援商州,那也是合理之举。庐江王战败,那也是战场瞬息万变之故,这与刘相有何干系,还请裴相莫要攀咬。”

明眼人都看出来,太子这是放弃李瑗,想要保住刘文静。

想想也合理,毕竟刘文静是相国,而李瑗是废物憨批,保谁,一目了然的事情。

李世民心里倒是微微可惜,他还期望太子两个都保护呢。

太子当然不是傻逼,当初商议拯救大兵李叔良的时候,老李就让他背锅,他当然知道自己不能再触老李的霉头,把兵败的责任推给李叔良。

今日裴寂借机攀咬,他只能选择保住刘文静。

“那依太子所言,先前南阳战败,应该归咎于谁呢?”来自裴寂的心灵质问。

李建成面色一黑,恨不得拿笏板敲碎裴寂的头盖骨。

裴寂这是在逼他承认错误。谷

如果他说李叔良和李瑗都有责任,那老李绝对不会同意。如果他说全都是李瑗的责任,那李瑗从此以后基本上报废。而且,李瑗是他和刘文静一起推荐的,他们一个连带责任逃不了。更重要的是,李叔良后面还跟着楚王捡了功劳,将功赎罪,现在没法把黑锅甩在李叔良头上。

不管怎么选,今日他都要脱层皮。

李智云现在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此时此刻,要是有瓜子汽水就好了。

李世民憋得难受,恨不得大力拥抱裴寂。尽情抒发心中的畅快之情,老裴,你他娘的还真是个天才!

李渊咳嗽一声,问道:“太子,你怎么看?”

李建成面色发苦,此时此刻,他心里才真正开始后悔。当初要是不自作主张用李瑗去就好了!

李建成思忖片刻,正准备说话,不想刘文静忽然开口,“陛下,臣以为南阳战败,实非李瑗一人之过!”

哦豁!

刘文静要绝地反击了!

窦威等人纷纷眯眼,等候着刘文静的高谈阔论。

这才是交锋,这才是斗争!

裴寂不怀好意道:“你的意思是说,长平王有过?”

李渊眯眼,眸中露出冰冷之意。他现在很讨厌有人在他耳边说长平王有问题,谁敢说长平王有问题,那就是那个人自己有问题。

“当然不是!”刘文静又不是傻逼,当然知道李渊要力保李叔良,他自然不会说李叔良有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