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一书难求的《江湖行》(2 / 3)

加入书签

能跟红光出版社签出版合同的,只能不签合同,直接出版。

但这样的话,一来后期麻烦事儿多,二来也不能搞什么原作者签字版,失去了正版的噱头。

所以,曹志强才去专门找到作家出版社的社长,问他要了个授权。

反正作家出版社已经赚的盆满钵满,就算不同意也没用。

因为红光出版社,一样可以在不跟曹志强签合同的情况下,直接出版那本诗集。

作家出版社,无法用曹志强跟作家出版社签署的内部合同,去约束红光出版社!

更何况,就算红光出版社不出版那本诗集,其他出版社也早晚会盗版。

再加上有新华书店的一把手跟出版局的局长出面,那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小。

既然如此,何必做那个恶人?

无非就是给个授权,问题不大。

写这个授权给红光出版社,作家出版社不得罪人,社长本人还能拿到一笔诚意金。

不给这个授权,不耽误红光出版社出书,但却得罪了曹志强这个大作家,顺便得罪了新华书店的一把手跟出版局的局长,甚至有可能得罪曹志强背后的“大领导”,自己一点好处没有,何苦呢?

反正在作家出版社看来,给个授权没啥大不了的。

但在曹志强看来,这却意义重大。

因为这就意味着,红光出版社接下来的行动,是得到授权的行为,属于光明正大的出版,不能算盗版。

别看这一点点区别,其实后期影响很大的。

这也是为何曹志强坚决不肯盗版港台那些已经成名作家的武侠一样。

盗版一时爽,事后拉清单。

曹志强有系统外挂,“原创”就能吊打同行,何苦去跟人争夺盗版那块儿发霉的蛋糕?

所以,曹志强事后否决了杨守文的提议,并且定下一个基调,那就是在红光出版社里,只做原创,不做盗版!

对一家新生的出版社来讲,自律自爱,过程正确,这才能走的更长久,更安稳。

别说,曹志强定下这个“只做原创,不做盗版”的基调后,大家反而更加敬佩曹志强这个总经理了。

毕竟盗版虽然很爽,但是个人都知道这不对。

做正确的事,才能理直气壮,才能挺胸抬头。

同样道理。

红光出版社,在得到作家出版社的版权授权之后,再在《江湖行》这个新诗集中,出现《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里的内容,就显得名正言顺,底气十足。

并且《江湖行》中借用的诗歌中也写明了,是“正版授权”四个字。

只有那五首新诗没有写“正版授权”,但却写了“首发新诗”四个字。

除了这些外,附赠的《破碎虚空》也写明了“首发新书”这四个字,表明这本武侠是强子的首发版。

总而言之,曹志强虽然预料到这部买一送一的套餐会卖的很火,但却绝对没想过,竟然会出现排队购买的情况。

更没想到,排队购买的人群,居然有很多大妈大爷。

于是曹志强又问那个大妈,难道你也喜欢那个诗集,所以排队来买?

结果得到的回答是,大妈不看那个,是替儿子来买的。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本书太火了,一上架就很快被抢购一空。

虽然因为这部作品的存货量很大,尤其是在京城的书店,可以及时补货,但补货需要时间。

在这个时代,补货的效率是很低的,所以在书店补货期间,渴望购书的人,就自动排成长龙。

然而,喜欢这部作品的,大多数是年轻人或者中年人,但这部分人,除了无业游民外,大多数都是要上学或者上班的,不可能天天在这排队。

于是乎,那些年轻人跟中年人,就动员了家里没事儿干的老人过来排队,这样就可以工作买书两不耽误。

当然,如果是正常情况,也不至于变成这样。

毕竟一开始的时候,曹志强就给新华书店进了很多货,正常来说,就算卖的火,也不至于上架不到一小时,就全部卖光了。

实际情况是,有很多人发现这本书卖的很火,于是发现了商机,就开始大批量购入,然后再高价倒卖。

对,这就是一群倒爷,或者叫二道贩子!

这些倒爷购书,根本不是买一套两套,而是一次买几十套、上百套,甚至上千套的都有!

可以说,只是这一小部分人,就直接买空了这个书店的存货,逼的书店不得不重新补货。

但新华书店现在是国营单位,这时期的补货效率跟服务态度么,懂的都懂。

然后呢,这些从新华书店购买了大量图书的二道贩子,再拿着这些书,以十二元一本的价格,批发给小摊小贩。

这些小摊小贩呢,再以十五元一本的价格,去卖给那些排不上队,或者没空排队的真正求书人。

时间一长,一些爱占便宜的老头儿老太太也发现了商机,就更乐意来排队了。

这些老头儿老太太没那么多钱,不可能一次买几十套上百套,没办法当大倒爷。

但他们来排队,等那些大倒爷走了,趁机买个五六套,当个小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