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单级入轨航天器计划!(2 / 3)

加入书签

全控制任务,并对上述测量结果进行处理。

还有飞船着陆救生和逃逸救生,以及飞船返回舱回收任务。

航天员的发射训练也是在这里。

沙漠航天城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全年少雨,白天时间长,年平均气温8.5℃,相对湿度为35%-55%,每年有320多天可进行航天发射。

又可以充分利用国内最西端到最东端,距离数千公里的陆上航天测控网,加上基地已建成多年,生活设施基本齐全,技术保障、测控通信、铁路运输、发配电等配套设施完善,条件很适合卫星及载人航天飞行器发射。

同时这里地广人稀,很适合进行试验性质的航天发射。

而今天,在没有载人航天发射任务的情况下,沙漠航天城却迎来了众多观光客。

准确的说是一群记者,国内和国外的都有。

此时他们都在警戒线外,架起长枪短炮一样的镜头和摄像机对重了创配厂房的大门。

而厂房内,李未来和众多工程师在对今天要试射的火箭做最后的检查。

这枚火箭的体格不大,整体放在一辆“原木运输车”上,大概是为了区别它跟导弹的区别,它的发射车和单体都涂装成了白色,还有航天转悠的蓝色条纹做点缀装饰,上边还写着“长征-11固体运载火箭”的字样和“繁星航天”的logo。

长征11火箭也不算什么新火箭了,它在七八年前就首飞成功了。

它的全长有20.8米,直径2米,重58吨,起飞推力120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400公斤,低轨运载能力可达700公斤。

它采用国际通用星箭接口,可满足不同任务载荷、不同轨道的多样化发射需求。

火箭系统由固体运载火箭、发射支持系统组成,一级采用繁星最大规模和推力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可牵引大型固体发动机和运载火箭固体助推器技术的发展。

它具有可整体贮存、操作简单、发射成本低、发射周期短的特性,最大的优势是“快速、便捷、灵活”,可实现卫星快速组网和补网,能很好地满足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应急发射需求。

从卫星到场准备上箭,到火箭准备发射,24小时之内就可以搞定。

如果已经装在发射车上了,它1个小时之内就可以发射,还具备全天候、无依托发射的能力。

而所谓的无依托发射,就是不需要专门的火箭发射场,不需要勤务塔、不需要脐带塔、不需要导流槽,连发射台都不需要,只要有一片可以停放“原木运输车”的平地就可以了。

它没有传统运载火箭的高大发射塔架,整个长征11号被容纳在一个垂直发射筒内。

火箭发射时被高压气体弹出筒外,到达一定高度后再点燃一级火箭发动机开始爬升,所以该箭在发射中看起来有个停顿过程。

这种发射方式被称为垂直冷发射,采用同样发射方式的还有著名的S-300低空导弹系统。

长征11号在设计上突出一个“快”字,要求具有机动发射能力,要求在接到发射任务后能在24小时内完成星箭安装调试,要求抵达发射点后在1小时内完成发射准备。

所以它和洲际导弹一样,生产完毕后就被封装在储存筒内,只露出头部整流罩,这样便于远程运输且无需维护。

这个储存筒同时也是发射筒,为了简化整个发射筒系统,避免直接点火热发射导致要在发射场布置复杂燃气排泄通道,也为了防止高温烧坏发射装置,

因为发射筒是要重复利用的。

而这样一来,它还能在海上发射。

近年来,许多地处赤道地区的国家对发射近赤道、低倾角卫星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发射这类卫星,离赤道越近,运载能力损失越小,发射成本越低。

因此在靠近赤道的海上进行火箭发射,成为许多航天强国争相开发的一种发射模式。

针对国际商业用户的需求,繁星三年前推出海上低倾角发射服务,这项发射服务对于低倾角卫星来说“将是比较划算的发射方式”。

从研发出来到现在,它所有的发射任务都成功了。

不过今天能不能发射成功先不说,甚至就算是发射失败了也不能算是在长征11号头上,因为它虽然穿着长征11号的衣服,但它其实不是长征11号。

它还没有正式名称,如果非要说的话,大概就是“固态金属氢燃料试验箭”。

首先它的长度达不到20.8米了,而是只有12.5米,搭配上2米的直径,看起来有些短胖。

而它的长度缩短了,相应的发射筒也缩短了,让它搭载卫星的整流罩部分依然暴露在发射筒外边。

体积缩小了,重量自然也缩小了,从58吨缩减到了30吨。

30吨,除去火箭外壳和搭载货物的重量,单纯燃料的重量也有20多吨,这里边可都是装的固态金属氢混合燃料。

对于现在的生产力来说,贵的一批!

好在金属氢的效果依然给力,哪怕是混合的。

装载的燃料少了,可它的运力却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