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李斯之才何如?(四千字)(5 / 6)

加入书签

两军无边的展开。

一边是穿着翻毛羊皮白茫茫,一遍是深色皮甲暗黑,不用过多区分,便能辨认是敌是友。

秦军骑兵大多是灭国大战之主力,无生死畏惧,在蒙恬旗帜的指挥下,立即以万人将军为大区,分作十数个巨大的战团,犹如一股浊流,直接插入到了匈奴大军之中。

虽秦军数量不足二十万,原不比匈奴骑兵三十余万,但秦军威势向来高涨,虽然人数相对较少,但却更为勇猛,排山倒海般,如同出江怒龙,将白茫茫匈奴大军,切割成无数个小区。

即便如此。

秦军依旧维持着基本阵型。

即白起开创的三骑阵。

一个百夫长率三十三个三骑锥,而这也是秦军一直训练的独立搏杀群,而一旁的匈奴骑兵则没有这样的秩序,完全是千百年来不曾变过的原始野战之法,部族军就是一个作战单位,杀到兴起,或者杀到忘我,便会开始各自搏杀。

因而在秦军有意切割下,饶是匈奴飞骑众多,还是被秦军一块块撕裂,而后又一步步蚕食,等到后面,就算是头曼单于也指挥控制不住全军了,虽匈奴人奋然搏杀忘命,但跟久经沙场的秦军相比,几个回合便立见下风。

除了战阵之优。

秦军之所以能将匈奴这么快切割,还有一长便是兵刃。

匈奴是胡人弯刀,而秦军是阔身长剑,形制各有所长,秦军兵器胜在材质优良,制造精细,而且此时中原的冶炼技术是高出匈奴很多,因而秦军兵器在硬度弹性上都远远优于匈奴的弯刀。

而战场上纵有千军万马大搏杀,刀剑互砍往往多于毙命一击。

而在这漫长厮砍中,秦军兵器的优势,便逐渐显露出来,即便经过长时间鏖战,但兵器却不见摧毁,而匈奴的弯刀此时也近乎半废,根本就提升不了多少战斗力。

凡此等等对比。

两军交战不到一个时辰,高下立见。

匈奴骑兵虽有人数优势,但实则是一盘散沙,在秦军指挥下,被逐渐分割蚕食,而在阵阵厮杀下,弯刀的报毁,更是让匈奴骑兵的劣势越发明显。

与此同时。

在头曼单于还没反应过来之时。

西北方向,突然杀声大起,一股黑色风暴,犹如龙卷风一般,怒潮破岸,汹涌的直逼向匈奴兵群中央的头曼单于大旗。

涉间率领的八万精骑终于赶到了!

其实涉间带领的大军,早在昨日便已到了阴山,只不过在得知匈奴后撤消息后,进行了一个大迂回,从西北迂回向东北疾进,他前面一直没有急着现身,就是在等,等匈奴骑兵出现混轮,他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

他要做的便是在要害时刻杀出,搅乱匈奴人的轴心,趁势一击,迫使匈奴人只能败退,是故一发动冲杀,便已是全力冲刺,目标直指匈奴王帐。

与此同时。

头曼单于在跟秦军混战之中,已发现了不对,秦军的战力远超他的想象,就在他思索是否要退兵之时,屠耆突然跑过来道:“大王,快退兵,情况已大事不妙,有一支秦军正从侧后方大举杀来,若是再继续拼杀下来,恐会全军覆没。”

“大王,快退兵!”

闻言。

头曼单于脸色微变。

他猛的看向侧后放,果然见到一股黑色洪流,正朝自己的大旗疯狂的杀来,而外面自家的人马早已乱成一团,甚至不少骑兵都没做任何阻拦,直接放秦军长驱直入,这些骑兵已然是被秦军杀破了胆,根本就不敢做任何阻拦。

头曼单于此时依旧有些犹豫。

退兵。

只是简单的两字。

但他却怎么都有些说不出口。

在草原上,他不止一次面对过敌手飞骑,而每次退兵,无一例外,都会做一件事,便是放马飞驰,借助这些发疯的马匹,以此达到扰乱阵营的目的,进而让自己得以脱身,但此时参与厮杀的匈奴人足有三十几万,若是放马,必然漫山遍野阵型大乱,他就算后面有心收拢兵力,恐也不能够了。

只怕还会让人生出觊觎之心。

屠耆焦急道:

“大王,不能再拖了。”

“现在我匈奴勇士已经生出了畏惧之心,再拖下去,只会彻底成为砧板上的鱼肉,只能任秦人鱼肉,若是大王宣布退兵,乱阵之下,又有上天庇佑,我匈奴勇士定能杀出重围,等大王修整完毕,卷土重来,胜败还未定!”

“大王,下令吧!”

“再不下令就来不及了!”

头曼单于见到屠耆这焦急的心声,长长叹气一声,怒喝道:“退兵!”

说完,便直接策马朝后方跑去,属于头曼单于的两万精锐飞骑,则紧紧跟在身后,同时将身边多余的马匹全部放开,任由这些马匹在战场嘶奔,但也只有这些飞骑,等到其他部族的飞骑听到消息,战场已是乱成了一团。

兵败如山倒,遍野大逃亡!

匈奴自溃之下,秦军并没有因此掉以轻心,依旧保持着原有的阵型,如同割茬子一般,一桩接着一桩的收割者,而在确定头曼单于已经逃跑后,蒙恬更是当即下令,让附近的士卒包抄追杀。

涉间此时将旗一挥,直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