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四千字)(2 / 3)
另一个‘秦朝’?然后同样短命?”
“不合理的制度不会永远存在下去!”
秦落衡点头,对此表示认同。
他说道:
“你说的不无道理。”
“若是秦政不能得到延续,那注定秦政秦制是错误的。”
“但放眼天下,而今只有两种制度,一位周朝的王道,而则为大秦的统一集权,相对于周朝的垂拱而治,大秦的统一集权无疑更优异。”
“或许你有不同看法。”
“但你莫要忘了,大秦施行的是法制。”
“一个手握权力的人,却凡事讲凭据、律令,仕者需守规矩,不能为害,没有把柄便不会轻易遭受迫害,世人的处境可以大致预测。”
“或许对你们贵族而言,你们更希望恢复周朝制度,稍有猜忌,便可行抄家杀戮之事,但天下经过一番洗礼之后,最终能位列上层会是那些?六国贵族都能成为人上人吗?在一个无法预料自己的下场的时代,汝希望是那种人掌握天下权柄?”
“此外。”
“这次对我出手的不乏游侠。”
“剑侠世界,快意江湖,听着的确是一个充满浪漫的世界,但这样的世界真的好吗?一个肆意靠武力鱼肉地方,一个缺失法制的社会,奉行赤裸裸的弱肉强食,完全缺失了社会最需要的正确公平,对、错,永远站在强者一边,强者可以肆意决定弱者生死。”
“这便是你推崇的社会?”
张良默然。
秦落衡继续道:
“汝等贵族跟天下底层民众是两个社会。”
“对于芸芸众人而言,他们希望的只是在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下,安居乐业,自食其力,而非是让人随意欺辱、随意践踏,随意杀戮,而朝廷的职责便是维护底层人最基本的尊严和生存的权力。”
“大秦如今的乱象,你知道原因,我同样清楚。”
“大秦错的是制度吗?”
“不是。”
“有问题的是人!”
“人都有私心,想做到依法治国,本就不现实,何况山东六地一直都首鼠两端,想在这种情况下推行秦制,几乎不可能。”
“有问题,自然当有原因。”
“原因便出自始皇!”
“天下一统,对始皇而言,是一股巨大压力,以至让始皇有些趋于保守了,为了快速短时的稳定天下,从而做出了一些取舍。”
“事实证明,始皇的决定是错误的!”
“天下一统之后,首要的应是对天下旧势力进行大清洗,唯有如此,天下才能快速从‘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中拨乱发正,才能快速的肃清天下窠臼,从而让天下更快的恢复到太平安稳。”
“不过在做出那些决定之前,谁也不知那些决定是对是错。”
“自古以来,天下诸侯争锋,一向讲究斗而不破,不会真的赶尽杀绝,而且天下诸侯间,联姻不断,就如我大秦,秦楚更是互为姻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始皇的决定,其实在当时来看,并无问题,只是在后世人看来,或许有些心慈手软了。”
“而这其实也正常。”
“毕竟,大秦是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没有任何借鉴可言。”
“从我入世以来,我渐渐明悟了一个道理,想治理这么庞大的大一统帝国,光靠口惠仁政是完全不可行的。”
“天下需要的其实是‘暴君’!!!”
“世人皆言秦政残暴,秦法严苛无情,但这未尝不是对的?”
“至少......”
“证明了法制的正确!”
“也唯有‘暴政’,才能让所有人都敬法畏法,也才能让所谓贵族、乡绅、士人,从以往的高高在上,不可一世,重新的把脚踏到实地上。”
“集权王朝,只有法制一条路。”
“尔等就算复国,最终还是会走回大秦老路,只不过是以上百万、甚至上千万民众的性命为代价。”
“张良,你被仇恨蒙蔽了双眼。”
“但你可曾去过韩地,去问过当地民众,他们对韩国灭国是何看法?他们是否也有你这般的国仇家恨?”
“你所谓的复国其实很狭隘。”
“充其量只是你们六国贵族心有不甘罢了。”
“但也仅此而已。”
“家?国?”
“呵呵。”
“现今天下民众哪有家国之念?”
“只有士人在奔走相告,互相呐喊罢了。”
“以往的国家之念,只是封地领主罢了,以往的士人何曾在意过自己的出身?又何曾在意过去哪里效力?那时的社会,何谈家国情怀?又哪来国家之念?”
“然大秦目下做的事,才是在凝聚真正的家国之念,等中国大地上的畛域阻隔、关卡,全部清理完毕,地方民众不再以川防以邻为壑,辄于外患竞相移祸,而是同仇敌忾,共渡难关之时,那才是实现了华夏的真正一统。”
“也只有那时,才会有真正的家国情怀。”
“唯如此。”
“方可称为大一统帝国!”
“也可称为国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