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龙舟竞渡无缘看(1 / 1)
竞渡龙舟活动,自打乾隆爷那会就开始兴起了,每年皇室都要在圆明园的福海举办,可谓场面宏大、热闹非凡。
既然是祖宗留下的规矩,搁到咸丰帝这里当然也不能丢下。咸丰八年,按照惯例正常操办竞渡龙舟活动。可是咸丰帝左右臣子并不太支持这次活动。
按说惯例举办活动,臣子百般阻挠,定有原因在里面。
我们知道,1858年的大清王朝还处在困境当中,应当说用“危局”二字来形容更为恰当。怎么个危局呢?
第一,西方列强无端挑衅,英法联军当时已经侵入了广州,到处滋扰,当地百姓可谓民不聊生,流离失所,怨声载道。
第二,也就得说说内乱的事。捻军那帮人刚刚攻陷清江浦,李秀成就率军攻打杭州城,江南大营刚刚抢回来,又被起义军夺占,也就是得而复失。
第三,偌大的大清王朝没钱了,财政处于极度赤字的窘状。对外的赔款、长期的作战、连年的灾害,已经使得清王朝捉襟见肘。
出于这种境况,御史大臣都纷纷劝阻咸丰帝还是暂且放放,以此也能节约财政消耗,巩固大清的社稷江山。
有句话,说得很对。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小到一户人家,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朝代,都是如此。何况竞渡龙舟这样的活动,并不简单,花销肯定很大,御史大臣的谏言很是在理。
可是,早已疲倦的咸丰帝,恨不得找点乐趣,让自己紧绷已久的神经放松放松。
本来心情很好,可是看到御史们的谏折,很是不快。自己还很委屈,“我当了八年的皇帝,战事连年,内忧外患,每天就是茶不思饭不想,可谓处心积虑、甚是劳累。身为一界皇帝,自己想举办个竞渡龙舟的活动,你们还百般阻拦。何况这是先帝祖宗留下的传统,我也是照例举行。”
咸丰帝越想越不得劲,越想越觉得委屈,越想就越是倔强。兵祸连年不断,就算不举办活动,天下也未必太平,节省的银两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倒不如乐在其中。
于是,咸丰帝并未采纳御史大臣的意见,还放言,这个竞渡龙舟活动非举办不可,而且还要大办特办。
就这样一年一度的竞渡龙舟活动如期举行。咸丰帝坐在望瀛洲楼阁的宝座上,饶有兴致地看着比赛。
望瀛洲楼阁,这个地方是历代皇帝观看竞渡龙舟活动的地方。望瀛洲楼阁与蓬岛瑶台隔水相望。
蓬岛瑶台,建于雍正三年前后,当时被称作蓬莱洲。乾隆初年,定名为蓬岛瑶台,而且作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结构和布局根据古代画家李思训的“仙山楼阁”画设计,可谓风景秀美、人间仙境。
咸丰帝举办的这次竞渡龙舟活动,可以说,规模远比过去宏大。往年也就九条龙舟,今年竟安排了二十七条。这二十七条龙舟,每次出发九条,从平湖秋月出发,划过望瀛洲楼阁,谁第一个到达,就会得到皇帝的赏赐。连续竞渡三次,三条得到皇帝赏赐的龙舟,再决胜负。
这次活动,还区分男女赛组,交错进行,很有看头,格外热闹,看来咸丰帝是奔着摆烂去的,无所畏惧财政赤字、内忧外患。
可是,天不饶你。这个悲情的皇帝,好不容易让自己放松一把,却又来了暴风骤雨,这个不是及时雨,而是苦命雨。
咸丰帝看得正起兴的时候,奏事太监捧着黄盒子来到了咸丰帝座下,跪叩说,“万岁爷,值班的军机大臣,等待朱批!”
太监担心咸丰帝没有注意,还特意把“等待朱批”这四个字加重了语气。可是,咸丰帝觉得扫兴,压根没有搭理。
太监看皇上不高兴,但这是加急事情,不报也不可。
“万岁爷,是广州六百里加急!”
咸丰帝一听,看来真是有急事。“快快取出,让我看看!”
太监取出折子,小心翼翼地递给咸丰帝。皇帝眉头紧锁,一声叹息“备轿回宫,速传军机议政。”看着还在竞渡的龙舟,咸丰帝很是无奈,只好草草离开。
什么折子让咸丰帝如此不悦?原来,折子上面写的是,“英法联军连夜自广州北上,要求速见清朝皇帝。”
当初,英法联军谈判的时候,咸丰帝就左思后想,派了桂良和花沙纳两位大臣前去,最后面对英法联军的无理请求,自己原本一直坚持的修约条件,也无奈答应。可以看出,对待英法联军,咸丰帝甚是害怕。一直憋在宫中的他,毫无外交头脑,也压根拿不出什么良机妙策,这个或许比太平天国的暴乱起义更令他头疼。
就这样,一场咸丰帝精心安排的竞渡龙舟活动,就这样无奈放弃了,实属可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