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花园(2 / 2)

加入书签

丽芬拉着家华顺着西边的长廊转到北边的石阶,穿过月亮门进到梅园,一股浓烈的梅香迎面而来。

袁家种植的是素心腊梅,花形比较大,直径有两三厘米。此刻雪越下越大,很多雪片挂到了梅枝上,落到了花朵上。家华把灯笼高高举起,红色灯光映着半空中纷纷飘舞的飞雪和树枝上鲜黄的花朵,花园多了一些浪漫,花朵多了一分娇羞的姿态。浓烈的梅香沁人肺腑,令人心神荡漾,丽芬转身扑到家华身上,紧紧拥抱着自己的爱人。

家华从袁家回来,看到马夫人和几个女佣厨房忙着,有人在剥蒜皮,有人在几只小碗里面泡上了各种米豆,一边拍打着身上的雪,一边凑过去问:“妈,你怎么还不休息啊?”

马夫人忙得似乎很开心:“家华,明天就是腊八节了,我们泡上食材早上熬腊八粥。顺便再泡点腊八蒜。”

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又称为“法宝节”。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 腊八粥,又称“佛粥”,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在我国北方有谚语说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第二天早晨家华起床时,腊八粥已经煮好了,他热热甜甜地吃了两碗才去医院上班。

青岛的金光寺每年的腊八节都会施粥,进了腊月就有会远近的富人向寺里捐献供奉,除了银钱还有很多米粮。寺里的僧人就把大米、小米、红豆、黑豆挑出来,配上栗子、核桃仁、花生、大枣等,提前一天在山门前的广场上用芦苇席搭起长棚,支起四口大铁锅。腊八这天早上四点钟,僧人们天不亮就开始点火熬粥,一个多小时就熬好一锅,一连煮了四轮。早上天光放亮,山门前已经聚集了很多人,除了市南、市北、崂山,甚至城阳也有人早早跑过来,有穷人也有富人,不仅为了一口吃食,更多的是为了沾沾佛门的福气。因为人多,寺里的小和尚就出来维持秩序,山东毕竟是礼仪之邦,就算是穷人也特别的厚道有规矩,虽然人多免不了熙熙攘攘,但并没有拥挤哄抢。喝到粥的开开心心,还没轮上的也都心平气和。

欧阳兰这天也来到了金光寺,她没有跟着山门前的人们排队领粥,而是跟着烧香的人们进了院子。在大雄宝殿磕了头烧了香,转到后面的观音殿,又给观音菩萨磕了三个头,转到观音像背后的供桌前。这个位置供奉的是千手观音。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以42只手代表千手,除中央两只手合掌外,左右各有20只手,每只手代表25只,象征1000只手,手上各有眼睛,分别执各种法器。

欧阳兰见四下没人,伸手抬前供桌上的铜香炉,把一个折叠过的小纸片放上,又把香炉压在上面。合掌对着菩萨磕了三个头,出了大殿,从寺院的后门离开了。

过了一会,装扮成小和尚的李娜双手捧着一本经书走进了观音殿,向菩萨敬过礼,走到千手观音像前面,把经书放到供桌上,刚掀起香炉取出纸条,突然身后有人问:“你是谁?你不是我们寺院的和尚吧?你在这里做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