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官学与私学(2 / 2)

加入书签

超于官学。

所以说,官学与私学,殊途同归!

“太子,你对此有何看法?”

庆忌将目光放在了坐在陛台一侧,临朝听政的太子恒身上。

庆忌不在咸阳的时候,太子恒作为储君,负责的就是监国摄政。

在这种大事上,庆忌不过问太子恒的主张,说不过去。

太子恒想了一下,便道:“回禀父王,儿臣以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昔日,三皇五帝时期,大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与夏伯,负责治水。”

“鲧治水以堵,多年来一事无成。大禹治水以疏,终于成功,故而堵不如疏也。”

“现在,乡校士子们非议国政,非议父王,儿臣认为,毁乡校,禁游宦之民,尚且不足以遏制此类事件,反而会使民怨沸腾,加剧国人对大吴的恶劣印象。”

“为此,父王应当广开言路,在民间设立官学,以此跟乡校对立。”

“使士子学习忠孝节义之操守,忠君爱国!”

听到这话,孔丘、曾点、颜回、子路等一众儒家出身的大臣,立即哗啦啦的跪了一地,深表赞同。

“太子所言极是!臣附议!”

“臣等附议!”

“……”

开设官学,对于吴国而言,是一笔巨大而且有着不小风险的投资。

投入大,回报也高。

不过,可能会为“吴帝国”日后的覆灭,埋下祸根。

当然了,说不定还能培养出那种愚忠之人,誓死捍卫国家和君主。

“兹事体大,寡人要再考虑考虑。”

庆忌最终还是没有立即做出决断。

按照邓析的主张,以吏为师,日后可能会导致吴国人才贵乏,不过能坚决维护吴国王族的根本利益,控制思想。

按照孔丘的主张,广开言路,放任乡校进一步“野蛮生长”,势必对吴国统一思想大为不利,不过能让吴国的文化鼎盛,人才济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