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吴国派系之争(1 / 2)
,重生之吴霸春秋
公子恒是一个酷似庆忌的雄主,锐意进取,野心勃勃。
而公子鸿则是守土开疆之君,仁德爱民,能力出众。
庆忌选择公子恒,可以让吴国的国力更上一层楼。
要是公子恒活的够久,说不定还能完成一统天下的创举。
不过,公子恒也可能让吴国的霸业倾颓,甚至是灭亡,陷入到万劫不复的境地。
若是庆忌选择立公子鸿为储君,以后者的品行、能力,励精图治,使吴国和平发展,蒸蒸日上,可以为吴国日后一统天下,实现大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子恒,好比历史上的汉武帝刘彻、魏武帝曹操。
有一定的性格缺陷,却无伤大雅。
但是以吴国的国力,能让公子恒恣意挥霍吗?
公子鸿,好比历史上的扶苏、朱标。
仁德孝顺,也不失刚毅。
当然,扶苏可能谈不上刚毅,这厮在接到赵高、胡亥的伪诏后,竟然真的自刎谢罪,实在是迂腐不堪……
不过,这也恰恰证明,扶苏很孝顺。
对待庆忌,公子鸿一直都是十分的孝顺,这正是庆忌所看重的。
谁不喜爱一个孝顺的孩子?
“大王,其实老臣还是更看好公子恒。”
季札思索良久后,朝着庆忌作揖行礼道:“请大王相信自己的儿子,相信吴国的大臣。”
“恒公子便是会犯下一些过错,若能及时纠正过来,未尝不可。”
“只要恒公子如大王一般,善于纳谏,能够从善如流,我吴国的霸业,就能一直延续壮大,甚至是完成大王未竟的事业!”
“……”
听到这话的庆忌,陷入了沉思。
显然,季札也知道,在公子恒的治下,吴国必将强大,只是潜在的风险也不小。
公子鸿则更像是一代继往开来的仁君,不善于开拓进取,多半会孜孜不倦的为吴国谋求和平发展,却能稳固吴国的江山社稷……
庆忌现在面临的抉择,好比是历史上的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的儿子,秦武王嬴荡,算是一名有作为的国君。
秦武王重武好战,在位期间,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
可惜的是,在进入周王室的王畿之地后,秦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两眼出血,胫骨折断,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年仅二十三岁……
毫无疑问,秦武王是一代雄主。
在外交上连横卫秦,联越制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此外,秦武王还善于纳谏。
大将甘茂伐韩之前,与秦武王订立息壤之盟。
甘茂攻打宜阳五个月还未能攻下,秦国大臣樗里疾和公孙奭提出反对意见。
秦武王想召甘茂回国,打算退兵。甘茂以息壤之盟,故事重提,秦武王于是增兵五万,派乌获前往协助甘茂。
甘茂亦散私财以赏部下,秦军果然士气大振,击退韩国援兵……
可想而知,要是嬴荡寿命够长,再多活个几十年,秦国会有两个结果。
一种是秦武王的成就比秦昭襄王更大,一种是因为秦武王穷兵黩武,导致秦国的国力一落千丈……
……
翌日,庆忌就在奉天殿的大朝会上,提出立储之事。
对于这样的事情,吴国的公卿大夫们,都显得十分的积极。
毕竟,这可是从龙之功!
当然了,像是计然、孙武、伍子胥这样的肱股之臣,则是没有发言,沉默不语。
因为他们早就劳苦功高,不必依靠从龙之功,来加官进爵。
至于是否能保住自己的地位,他们也都不太在意。
为何?
因为他们的年纪都不小,知天命之年!
而庆忌连不惑之年都没到,说不定他们都将早于庆忌之前过世。
既然如此,他们又何必掺和进去?
这个时候,在吴国的朝堂上,主要是分为四个派系。
一个是吴国本土的老世族派系。
一个是楚国派系。
一个是越国派系。
一个是齐国派系。
吴国的老世族派系,以申息、被离、烛庸等人为首,势力盘根错节。
楚国派系,以范蠡、伍子胥、伯噽等人为首,占据着一席之地,唯一能跟吴国本土的老世族大臣相抗衡的派系。
不,总的来说,楚国派系,是为吴国的朝堂上,甚至是朝野上下最大的一个派系……
越国派系,以勾践、鹿鸣等人为首,还笼络了一些来自宋、鲁、卫、陈等中原列国出身的公卿大夫,拉帮结派。
齐国派系,则是以孙武、田穰苴等人为首,一直都是中立派,除了晏婴一族在朝中发言,齐国派系在军中的话语权更大一些。
四个派系中,楚国派系最强,吴国老世族派系次之,紧随其后的是越国派系,最后则是齐国派系。
按理说,齐人在吴国朝堂上占据的席位,不比楚国少太多,何以逊色于越国派系?
这就不得不说,勾践收买人心的本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