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玄溱大帝的十三道止战金牌(1 / 2)

加入书签

究其实质,别人甚至关山错对谋攻的理解往往是:

“上兵伐谋”是指依靠谋略运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手段的综合运作,不待对立双方矛盾激化即先期解决争端。

“其次伐交”是指当矛盾已经显现时,动员本势力和有关势力的力量,显示决心,造成压倒优势或力量制衡。

辅之晓以利害,经过折冲与妥协,达到不诉诸武力而达成战略目的。

“其次伐兵”是指动用部分军事力量,在敌**治、经济重心之外解决敌人,以便把战争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其下攻城”是指在上述三项努力无效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即攻取敌方战略要地乃至全部领土。

必须承认,在军事对抗中,完全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结局,即使处于优势与主动地位的一方,也是不容易实现的。

钟离上兵的理解却没有流于这样的表面,而是根本当前形势,直击帝国的实质。

他的想法与辛思齐不谋而合,那就是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伐谋者先伐其心,要让堡垒从内部先乱起来,最好自己崩塌。

因此,他们制定的策略就是以

守为攻,之后打通帝国内部的关节。

利用玄溱大帝之位是青羽盟给的这个要害,趁着帝国刚刚成立,先分化离间帝国君臣,再一击至命。

其实,无论谁成为了帝王,最害怕的就是功高震主之臣,尤其玄溱这个白白得了天下,又最善于猜忌之人,这是他致命的弱点。

只要利用好了,不仅可以顺利地谋划下整个帝国,而且还可以使天下生灵免于涂炭之苦,得国之后,对帝国的发展有天大的好处。

而对辛思齐有利之处就在于,她曾经是玄炎的未婚妻,两人是有婚约的,同时,他还是帝国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辛老的亲女儿。

这个关系如果利用好了,不要说疑心最重,善于猜忌的玄溱大帝,就算放在一个格局够大的帝王身上,也会有所怀疑。

就这样,辛思齐派出重兵,被动地坚守了七个月的时间,没让辛老的三路大军向前半步,同时公开在城下单独与辛老会面了数次。

而这七个月的时间里,帝国钱粮开始供给不足,而帝国神京又谣言四起,说辛老拥兵自重,三路元帅启用的都是辛族之人。

又说辛思齐是玄炎的未婚妻,

有婚约在手,辛思齐一直以玄炎的未婚妻自居,同时,辛思齐又是辛老的亲女儿,辛族三老的弟子,都是一家人。

辛老之所以停兵不前,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在等玄炎回归,以便决定帝国未来的归属……

于是辛老与辛思齐之间的战争,根本就是在做戏,不然,以辛老和辛族三老的军事才能,一举荡平辛思齐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了……

之前辛帝号称军神又如何?还不是被辛老给灭了,更遑论一个区区的辛思齐……

谣言止于智者!

可这样的谣言,连智者恐怕都不能不信,更何况疑心本就重的玄溱了。

虽然玄炎派出兴国公茶啊冲、梁国公辛疾苦、青国公黄龙子、郴国公柴岗子、柳国公红旗子、荆国公侯明归京辅佐玄溱大帝。

其用意就是怕玄溱在后方对辛老等前线众将不利,以便使辛老等人在前线作战不会掣肘。

可这几个人中,真正有心计,懂政治的人不多,就算荆国公侯明和梁国公辛疾苦有些道行。

可这两个人也从未参与过帝国的管理,对官场上的事情多不如玄溱。

更何况,一回京,玄溱便把梁国公辛疾苦给派到

了魔族,而荆国公侯明也被派去维护京城的治安要务。

而玄溱大帝也在第一时间启用了一批前朝旧臣部将,也就是他做太子之时的心腹,委以重任。

当然,玄溱起用之臣,也多是三朝的老臣,是当年他当太子时***中的官员。

玄溱直接把由玄炎担任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这三个中枢职务,分别给了当年的左相李寅、当年的礼部尚书杜诚、当年的吏部尚书魏无病三人。

这三位老臣得以重用,也是实质名归的,不仅满朝文武心服口服,就连青羽盟的人也没脾气。

虽然这三个职务是当年玄炎的,可现在玄炎已经是各方势力的总盟主,帝国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摄正王了,地位之尊崇又岂是三位中枢可比。

因此,青羽盟盟众更是无话可说了,毕竟帝**务繁重,就算让玄炎一个人来承担,他也干不过来。

之后,玄溱以帝国钱粮不足为由,连传十三道金牌到前线,命辛老马上撤兵回防,在边境屯田戍边。

同时,命辛老、辛族三老以及青羽盟核心成员、有功将领回京述职受封,并派出了他的心腹将领、替换掉了所有

前线将领的职务。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荆国公侯明就意识到了不好,马上联络兴国公茶啊冲、青国公黄龙子、郴国公柴岗子、柳国公红旗子几人入宫见驾。

玄溱和众人诉了一顿苦之后,竟直接派出兴国公茶啊冲、青国公黄龙子、郴国公柴岗子、柳国公红旗子去管户部。

结果户部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