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茅塘村难道都这么有钱了(1 / 2)
这边农村,规模相对大一些。
有个别户能盖得起大院大瓦房的,即使放在这贫困县,也能想得通。
可现在,放眼望去,村里大不部都盖了新房。
这还不算那些正在建的。
更惊异的,村民过往,很多都是骑着自行车。
光是自行车的数量,都让人误以为是在县城了,期间,还有几辆摩托车轰着油门往村里驶去。
另外,所看到的村民衣着,也不像别处。
且不说衣衫褴褛,那衣服裤子上打补丁吗,在农村是很普遍。
尤其是冬衣,更如此。
然,一路过来,没看到几人衣服有补丁的。
车又往前开了一段路。
忽然,有相当多的年轻人从前方过来,基本是人手一辆自行车。
这些人,大多穿着新买的军大衣。
还有不少,穿着城里人的那种棉衣和羽绒服。
这些骑车经过的年轻人,应该认识秦广山的车,汇到跟前,都纷纷下来打招呼。
秦广山每到这时,就放慢速度,打招呼示意有客人,然后才继续往前开。
“中午,是工人下班了。”
秦广山见唐仲华几人看来,他略作解释,“厂里有食堂的。最近,厂里人手扩招,打算把两个厂食堂干脆合并了。要改造施工,这几天大家中午下班,都得各自回家吃……”
白妈妈惊讶,“你们厂里包吃吗?收多少钱?”
“只包中午一顿,不额外收钱。”
秦广山见众人对开在偏远农村的工厂感兴趣,就详细做了介绍。
包括工人的工资,以及待遇等。
至于中午包的那餐饭,也是他最“引以为豪”的。
米饭和白面馒头,主食管够,肉菜至少有两个,偶尔,还会有鸡鸭之类的改善下。
要是厂里喂得猪,可以宰杀了,除中午大伙吃一顿,还能每人分点的带回家。
“你们工资,开那么高啊。就是放城里,都要抢着进厂了。”
听完,白爸爸一阵感叹。
因这两年物价闯关影响,不光各种物价飞涨,工资也是跟着一涨再涨。
以南宁为例,职工平均工资,现在已涨到一百六十块左右了。
而在南宁、海沙、宿阳这些地方,秦向河所开的公司和工厂,都比当地工资水平高的多。
他确信,十三香就算将工资消减三分一,放在县城,想进厂的,也会争得打破头。
唐仲华疑惑望着经过的又一个村庄。
依旧是崭新的院墙瓦屋,村民精气神,也跟之前去的农村所不同。
“厂里,就算招了几百个工人,可你们这边,村子大的,得有几千户了吧,小的,也有几百户,怎么都一个个……”
秦广山遂把弟弟弄的种植园产业链一事,详细说了说。
“……靠种这些草药,每家,现在少说能多出千把块收入。今年,所有东西都涨价,厂里把之前收购价,也都加了不少……”
待瞧唐仲华看的方向,他明白了所指。
“大家手里有了点钱,都巴望盖新房子。厂里就出头,干脆在郭湾村烧了几座砖窑。只要手里有我们种植合同的,钱暂时不够,都可以打白条。至于家里有人在厂里上班的,更简单,只要登记就成……”
说着,他把车速放慢,继续道,“以前,村里房子都盖的乱七八糟,现在,正好趁机规划一下,村子整洁又好看,而且,厂里再派车去收购原料,就好进出入多了……”
听秦广山事无巨细说着,众人唏嘘。
=================修稿中,半个小时后再看,请见谅。
白妈妈笑着的点头,“这真是多亏你们开的这个厂,搁古代,这不得给你们厂供起来……”
“还供起来呢,之前差点就打起来了。”
车刚好到了马沟村,通往村子的路口。
以前那个收路费的棚子,现在,已经改成一间简陋小平房,依旧是个小卖部,旁边有块荒地,被改造的平整,可以临时停两辆大车,此时,上面停着一辆货车,还有下班经过在这歇脚的一群人,见到秦广山的车,纷纷打招呼。
秦广山摇下车窗的回应,后便把当初修路以及收费站的事说了出来。
“什么,他们怎么这样!”白妈妈听完,立刻提女婿抱打不平,“向河把厂子开在茅塘,这些村子不是也能沾光,不然,别说盖房子了,有多少村连饭都吃不饱的,吃顿肉都跟过年一样!”
“呵呵,也没那么夸张!”白爸爸看白妈妈那么激动,笑声安抚,后道,“确实,这些村长做事不地道。”
“我要是小秦,说八个一样,也要把厂子搬走。”沈爱娟同样不忿,“留在这,又要架电又要铺路,开工资也没比城里少,还多出一大截路费,合着,我自己出钱,让大家占好处,还得受这个气……”
“小秦真要是把工厂搬走,这边哪里能发展成这样。”
唐仲华有些怔然望着外面,回头,见沈爱娟不服气的瞪来,他笑着摆手,“这就能看出,小秦这孩子是不错。”
小汽车很快驶近茅塘,远远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