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锅巴洋芋(2 / 4)

加入书签

、赖烟灰那几爷子,还不是要像刘彰一样投降于你。”

杨森面色转霁,眼神里色彩骤增,望向众人。白驹说:“老曾这个办法可行,出兵武汉,既不费粮草弹药,反而会浑水摸鱼,捞些好处。只要打得好,不管那方胜负,武汉以西地盘,我们都占定了,可以形成三国鼎立的形势。”

周介眉捻捻山羊胡子,说:“此计最妙的是,对南方可以说是北伐,对北方可以说成是助战。联北抗南可以,帮南压北随便,两边都要看您的脸色,两边都可以捞好处。”

身着国服中山装的白戴中,胸前上衣袋插着两支铮铮发亮的笔,尽显新政官员风貌,他低声道:“出兵的话,要是战事不利,我们兵败回川,西边刘湘、刘文辉、赖心灰几个,会不会乘机出兵?把我们现在的地盘收了,那时我们进退失据,没得地方搭棚棚。军座,务必三思呀。”

“咳”一声清咳响起,大家不约而同的把目光转到这位夏铸九老夫子脸上。只见学究打扮,三络长须,面相清癯,文人姿态,看似胸有珠玑,他一年四季穿着长衫,足上踏的是老妻制纳的布鞋。

他收拢那把开县出产的临江绢丝折扇,说道:“老白说的有道理!北洋胜,我们占据荆州、江陵,几个出稻谷鱼虾的富县,再扩军十万不成问题。可万一北伐军胜利,而且极有可能胜利,到时他们挟胜利之威,遣一支偏师进三峡来,西边的那几个军阀乘机打着革命的旗号,顺流东下,与东进三峡的国民革命军两下夹击,我们只有投降,连逃跑的路就没有,那时局面不堪设想。”

刚才气势如虹,跃跃欲试的军官们傻了眼,他们数次经历失去地盘后,走投无路、饥寒交迫、寄人篱下,屈辱难受的境遇。数次苦尝兵败如山,众叛亲离,各军阀趁机痛打的情况,伤心蚀骨。对文官们进行这种高层次的战略性讨论,自知肚中多酒涝灾害,少墨水甘露,故甘心的坐在一边听讲。

杨森收起懒散姿态,正襟而坐,不断用鼓励的眼神望着发言人。

自称改革派,主张全盘学习洋人的黄蒂牧,穿着打扮与夏老夫子相反,极富“新政”气象。他一年四季西装领带,皮鞋锃亮,位居万县城众多“海龟”之首。他自称身上只有两件土产货,一是身体,二是手中的折扇,他的信仰理念与夏铸久矛盾,可又与夏铸九相处极为融洽,折扇上也是夏铸九的题诗书法,两人皆深得杨森器重。

他把折扇放下,端起桌子上唯一的咖啡杯喝了一口,说道:”我们在下川东这几个县,一直没有长久的连续驻扎,之前,也没有实施过大的民生项目。战乱期间,政权建设更无从说起,民众的民权要求也没有丝毫的保证。相反,我们相对于其他军阀,就如刘湘,从农夫手中收的钱粮更多。“。

这话一出,众人面面相觑,众所周知,除了万县城巨大的市政投资,杨森个人生活极为糜烂,开支浩大,每个老婆结婚时有数万银洋的聘礼,每月有工资例钱,众多的儿子、女儿每月有定额数百上千的份钱,老婆们每生一个子女,杨森均要奖励数万元。杨森喜欢西方生活方式,他家中的生活用品,大多是从上海滩购买,多产自于西洋各国。他的亲眷们还大肆揽财,老婆、众多子女的生日贺礼,都是大家头疼的支出,每月有好几笔。如某公子的生日来临时,他的舅舅、舅妈、表兄表弟,给相近的人广发请帖,四处放信。办喜宴时,在大酒楼请川戏班子莺歌燕舞、鞭炮轰鸣,造声势,誓要叫醒装聋作哑的逃礼人。

杨森是明白人,脸上也有惭色。

黄蒂牧接着:”我们大力推行的市政建设,抽农民的血补城市的缺,还没出成果,城市平民还没享受到大的好处,农民更是有意见。我担心,不管是外来的北伐军,还是西来的川军们,只要他们打着革命的旗帜,很快我们就要失去民心。“。

留法归来派驻北京,此次伴陈毅回来的喻正衡,虽年轻,但由于有留洋经历,杨森重用,加之长时间处在中央中枢,信息掌控量大,所以这次杨森让其出席,良机难得,当然要不吝进言。

”南北大战,正在关键时刻,我们数万生力军加入帮拳,帮谁谁赢,会成为压死对方的最后一根稻草。北京政府腐朽,吴大帅独力难以回天。我建议全力帮助南方国民革命军,成为民国的功臣。”

众人又是面面相觑,保守的周介眉、范绍增等怒色隐现,但惧于喻正衡跟北京人的关系,终将喷薄欲出的口水咽下,“啧”。

喻正衡从内心是瞧不起几个“山中秀才”的,山中秀才不可语国事!当然黄蒂牧老前辈除外。

黄蒂牧从桌上取了一枝烟,用美国打火机点燃:“喻先生长驻北京,世事洞悉,见解不凡,黄某佩服。”

转过头来,他提高声调:

“我建议:不管帮谁,我们都要出兵!一,我们有正规军八万八个师,出兵四万,出万县以东驻扎的军队。万县以西的四万军队,严守防线,军官无故不得离开防地。”

“二,大规律军队调动,又要从水路出川,不可能保密。对南方,北方,我们都报告是出川增援,减轻出兵阻力。到宜昌后,阵势摆开,再观察形势,北胜助北、南方胜则趁乱抢地盘,最后关头,再明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