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渤海之寇(2 / 3)

加入书签

心中也是暗叫可惜,他不是不想卖弄,而是...真不了解啊。

这些村塾大多是在近期建成的,古剑一方面崩就更多关注兵事,另一方面恰恰是在这段时间,他常常来回徐、青两州,自然对此不太了解。

王政在岁旦当日对严峻施以五马分尸的酷刑,更紧接着屠刀挥舞,竟然将彭城严氏抄家夷族,彻底荡平,此举凶威之下,私底下招来多少谩骂自不用提,可明面上却是收到了效果。

本就少数拒不合作的人里,又有大半被恐惧,以及族人的劝说下,无奈臣服了。

其中一些有才干、名望的,如步骘之流,便被王政安排伯驹馆,给其清要的职务,观其行,闻其言,留待后用。

至于才干不足、名望也不足的,安排入官学司,随后广兴官塾,每建成一处,就选一人前去任课。

倒也并非十里一学,人烟稠密的地方官塾自然多些,人烟稀少的地方自然也就少些。

每十所官塾,必有一个学正,由天辅军和天机营中识字者去担任,不需讲课,日常的职责,在巡查、监督、协调、上传下达。

至于这些官塾的教材,统由司马府的官学司编纂。

其实两汉本就有现成的教材《训纂篇》102章。

《训纂篇》,改编于《仓颉篇》,此书为汉初乡里的教书先生将秦代李斯所作《仓颉》、赵高所作《爰历》、以及胡母敬所作《博学》三书而合,本已将当时“六经”及各种典籍中所出现的字基本上包括在内。

因该书重复字多,成帝时李尚取其中的正字作《元尚篇》,平帝时扬雄又删去《仓颉篇》中的重复字,并另补充一批有用的字,续成《训纂篇》89章,东汉班固再续13章,共102章,作到无重复字。

在这些教材上,又按照王政的吩咐减去了一些空泛之言,加了些筹算和农业耕作的基本知识。

平常的农家,顾得上吃穿就算殷实了,没有闲钱供孩子读书。

因而王政将学费全免,先生俸禄由官学司发给。

同时又照顾到草芥存活不易,开课只在农闲,农忙的时候则不强求。

唯有一点,农闲之时所有六岁以上的孩子必须要去听课,这点绝无半点商榷。

王政也是没办法,其实天朝的封建时代,无论是皇家还是世家,对于基本的知识上并没有做到封闭。

只不过大部分草芥百姓因为生活艰辛,根本没空去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如今乱世愈发如此。

这种观念一时间很难扭转,便只得采取强迫的手段。

港口距离下邳尚有好几十里地,古剑看看天色,暮色已经逐渐转入夜色,而城墙却还是隐约可见,便道:“各位兄弟,咱们走快一点吧。”

“入夜前必须入城,省的关了城门又要麻烦。”

众人纷纷应是,纷纷打马催促,未及三二里,大道上迎面跑过来了一群人。

人数甚多粗略一看约三四百,带头的喊着口号,其它人排列整齐,一边跑步,一边跟着高声喊叫。

这么多人一起叫喊,声音非常大,惊动的宿鸟乱飞。吓了众人一跳。

魁梧大汉安抚住坐骑,问道:“他们在喊甚么?怎么唱歌似的。”

古剑一边指挥着众人让路,一边回答道:“本来就是歌儿,唱的是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烟尘滚滚中,这群人路过这群海盗身边时没一个转头去看的,一个个目不斜视,精神百倍,保持行列的秩序,迅速奔跑过去。

见状,魁梧大汉问道:“这是下邳的驻军么?”

“操练没错,却不是下邳的驻军。他们没带兵器...”

古剑指了指队首的旗帜道,“这旗上的图桉代表军屯。他们是附近军屯所的人。要是驻军操练,不会不全副武装,早晚负重拉练,至少各三十里。训练强度,军屯所远远不及的。”

听完古剑的陈述,几个海盗乍舌不已。

按其所言,这什么军屯不就是一群辅兵类型的农夫么?

连这等辅兵都能保持这样的纪律,拥有这样的风貌,实在不能想象王政的正规军队到底强悍,严谨到了何等程度啊?

魁梧大汉和手下交换了下眼神,连连赞道:“见一叶而知秋,王州牧麾下有此强军,难怪短短时日创下这等基业!”

入夜前,众人总算赶到了下邳城下。

城外护城河新近才扩,足有十丈宽度,水深不见底。城门外有宽敞的桥梁可供通行,城高且厚。

垛口处,灯火间隐隐可见强弓、劲弩、盔甲鲜明的士卒巡逻其上。

天色虽晚,城门口熙熙攘攘的,出入的行人很多。

彪形大汉仔细观察时,一直沉默不语的管承开口问道:“古校尉,你刚说城门就要关了,怎的还有这任多人出城?”

“近年来战乱频频,不少百姓流离失所,没有饭吃。我家州牧以工代赈,组织人手,或于乡间挖掘水渠、或者整修交通干道、加固城池。出城的百姓,就是干完活儿,才领过饭食,回家的农人。”

众人一看,果然不错。出城的,有的提了篮子,有的顶着小盆,里边带的,尽是些食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