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闭嘴,这是说都不能说的话题!(1 / 2)
就在樊楼的另一处包间当中,赵佶带着几个宦官正在听着一个身着黑衣之人的汇报。
为了听这汇报,赵佶甚至连他最爱的歌舞,都丢在了一旁。
因为这汇报上来的消息,触目惊心,甚至让赵佶,勃然大怒了起来。
他为了赵榛的几首词,尽心竭力的谱写曲子,想要让自己的这个儿子所写的词可以传诵天下。
可是他却没想到,他最引以为傲的大宋,居然在他的这个儿子口中,成了空中楼阁,没有一点根基的一触即溃!
这让心高气傲的赵佶如何能够接受得了?
哪怕是赵佶知道,赵榛文采斐然,惊才绝艳。
可是治国哪能是一个诗人一个词人能够玩的转的东西?
要不然李白可不就是最好的治国人才了吗?
要不然苏轼也不至于被贬官好几次了不是?
今儿是我赵佶提不动刀了,还是我赵佶给你的自由过了火?
赵佶是被赵榛气到了,吃啥啥不香,听啥啥不爽。
可是当新的情报汇报过来之后,赵佶就陷入了思索当中。
赵榛说的,不一定可信。
可是蔡京也这么说,那就代表着可信度很高了。
毕竟赵佶知道自己治理的大宋,绝对说不上多好,只能说是得过且过。
他想要的只不过是维系住汴梁的繁华,而不是其他的什么。
老百姓的死活,在赵佶眼中其实并算不了什么太大的事。
只是蔡京不一样,蔡京作为赵佶这么多年来,大部分政策的执行者和推行人。
他也觉得大宋的天下是空中楼阁,一触即溃。
那么说明,大宋的天下,还真就是危险了!
赵佶还没玩够,还没享受够,他也不想成为一个如同李后主一般的亡国之君,赵佶有点急了。
赵佶很想去问问蔡京,如今的大宋如何治理,才能变好。
不得不说,赵榛那来自于后世的经验和技能,的确帮助了赵榛不少。
赵榛把握赵佶的心理,把握的极为巧妙。
赵佶还真就是动摇了!
但是当赵佶听到,赵桓破门而入,对赵榛的破口大骂,以及赵榛的反应和应对之后,赵佶恍然了。
一屁股坐在自己身后的椅子之上,赵佶手指敲了敲面前桌面。
“十八郎啊十八郎,你说说,你为啥要出世的这么晚?爹爹都已经给了桓儿太子了,你才出世。”
“要么这太子之位给你,该多好啊?”
赵佶自言自语着,可是赵佶也很清楚,此时说什么都晚了。
想要废掉赵桓立赵榛,首先需要的就是一个好时间,不然朝堂内外如雨点般的攻击,会让赵榛这个七岁的娃娃承受不住。
而且,贸贸然废掉在任期内没有什么错误的太子,赵佶这个皇帝,也会被百姓调侃成为昏君。
赵佶可不想担当上这个昏君的骂名。
按了按自己的太阳穴,赵佶猛然起身,看向面前的几个内侍道:“行了!起身吧,随朕一同去西楼天九包间!”
“朕想要好好看看朕的两个好儿子,他们到底做了什么,又想要做些什么!”
太子无状。
这事儿让赵佶想到了他的曾经。
当时他的兄长刚死,英年早逝。
众人选他登基为帝,可是一众老臣当中的章惇章子厚却跳出来说自己轻佻不可以为帝。
最后虽然在太后和一众执政的支持下,自己成了皇帝。
可是赵佶心中永远都迈不过那个坎。
那就是自己怎么就轻佻了?
这个答案,直到章惇死了,赵佶都没有得到。
“啊,章太厚,你说说,你说朕轻佻无状,可是朕依旧那般的信重你,你多次辞官,朕都不允,现在更是追加你为魏国公,太师。”
“可是你为什么到现在为止,都没让朕知道,什么叫做轻佻呢?”
“希望桓儿能让朕知道,你当初那么不看好朕的原因吧!”
屏退了左右,赵佶也不再让皇城司的探子们给他送消息,反而是独自一人,走到了赵榛所在的天九包厢当中。
“大哥,你看,这是大宋,这里是辽国,这里是西夏,这里是大理。”
“大宋处于无数其他国家的包围当中,但是大宋采取的强干弱枝政策,以及养士的政策,已经让大宋多出了无数的额外开销。”
“所以为了维系住这些开销,大宋就需要削减军费。”
“削减军费,就代表着大宋的军事实力削弱,军队没了战斗力,还如何保家卫国?”
“大哥,你说,是也不是?”
刚走到天九包厢外,赵佶就被几个樊楼的侍者看到。
为了避免再次出现赵桓那般破门而入的画面,樊楼自然加强了这天九包的安保。
可是这些侍者,又哪能不认识樊楼常客的赵佶?
只能任由赵佶将他的耳朵,贴在了天九包的房门之上。
赵佶一贴上,就听到了天九包间内赵榛和赵桓交谈的声音。
上来就是各国形式。
赵佶双眼眯起。
榛儿哪都好,唯独就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