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 流落街头(2 / 3)

加入书签

计我一个人就死在那儿山里。”

“说什么谢呀,咱俩是朋友,你忘了。”

“我没忘!

冯世钊以后你要是遇到了难事儿,我一定帮你,咱俩是最好的朋友。

咱们现在也算是生死之交,我爹说了最难得的就是过命的交情。”

葡萄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第二天已经能自己吃饭下地,到了第三天的时候甚至能够走出船舱外,吹一吹外面的风。

这三天的时间,葡萄终于知道他们是如何打鱼的。

老爷子没事儿的时候就在甲板上,在那里缝制一张破旧的渔网,不停的缝缝补补。

那双手上都是各种伤痕和老茧。

三天里有两天都在刮风,还有一天在下雨。

老爷子天天站在船头张望。

看着老天爷眉头紧蹙,唉声叹气。

今天上午下了雨,到了这会儿雨停了,老爷子立刻面露喜色的跑去摇船。

“钊哥,钊哥,快来帮爷爷摇船,咱们这会儿能出海打鱼了。”

“万一要是运气好,说不准今天还能打一网鱼。”

冯士钊急忙跑了过去。

一老一少摇着船。

葡萄扶着船舱,随着风浪的摇摇晃晃,看看外面的天气。

严重怀疑这样能打上鱼,刚下完雨,海上风浪很大。

很明显这种情况之下要是她是鱼也不一定能打的上来。

可是到底不忍心打消老爷子的积极性,这三天的时间。

见她醒来,老爷子进来看过葡萄几次,不过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寡言。

脸上笑呵呵的,憨厚老实的一个老人。

从冯士钊那里才知道老爷子其实原来有儿有女,可惜的是老人他们这一大家子都是靠这条船为生。

租的是黄老爷子的船,从老爷子的父亲,爷爷辈都是租黄老爷他爷爷的船。

可是以海为一天的日子并不好过。一到天气不好的时候,常常颗粒无收。

一个月基本上有十几天都打不到鱼,另外十几天打到的鱼也只能勉强糊口和付了船租。

再想有富裕的银子,那是万万不可能。

徐爷爷的老伴儿在一次海风大浪当中掉进了海里,徐爷爷一狠心就把儿子和闺女送到了镇上去当学徒。

儿子去打铁,女儿去了养蚕的桑园。

以求他们再也不用像自己这样在海里风里来雨里去的讨生活。

后来儿子长大了,开始在师傅的铺子里打铁。

生意不好,儿子每个月挣的那点儿工钱勉强够自己吃喝,连娶个媳妇儿都娶不起。

女儿从养蚕,种桑树到后来织布,女儿18岁的时候手指被织布机给夹断了。

不能织布的纺娘被赶出了桑园。

听说嫁给了一个卖油郎。

徐爷爷见过女婿,女婿人不错,女儿似乎日子过得不错。

虽然苦一点儿,但是两口子很恩爱。

而徐爷爷拼命的打鱼,也没办法给儿子攒一笔娶媳妇儿的钱。

明明是一家人,却分隔三地。

徐爷爷年纪这么大了,依然在海上讨生活,连自己都吃不饱肚子。

更何况如何能去接济儿子和女儿。

风浪太大。

葡萄拼命的抓着船舷才没能掉下船去。

徐爷爷和冯世钊两个人费尽辛苦撒了好几次网,可惜都一无所获。

天色已经黑透了,他们才拖着疲惫的身子把船摇回了码头。

三个人疲惫的坐在甲板上,谁也没心思去说吃饭,徐爷爷坐在那里无声的哭了起来。

“这个月的船租肯定是挺不过去,李管事已经说了交的那些船租只够上个月的船租。

黄老爷要涨船租,一个月现在要800文。”

“这个月就剩下五天。咱们还是尽早找个地方吧。

我一个老头子到哪里都行,可是苦了你们两个孩子。”

徐爷爷哭完了,就抹了一把眼泪。

像他们这样的贫苦人家是没有哭的权利就是哭死,该饿肚子照样饿,该死人还是照样死。

奇怪的问道,

“徐爷爷,难道不能登上岸做点儿其他的吗?

哪怕做个小买卖,也比在海上打鱼这么不稳定强。

或者去种田呢?”

她在漠北长大,不知道打鱼里面有什么门道。

但是她知道漠北的那些种田的农民生活的都很快乐,幸福。

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回到家里有肉吃,有饭吃,家家户户日子过得都挺好。

她常常跟爹爹去乡下村子里考察民情。

看多了那里的人,种田明明可以吃饱肚子,为什么非要在海上这么辛苦?

“你们两个是外地人,不懂我们这里的情况。

我们这边地少。大多数地都是盐碱地,根本种不出什么粮食,更吃不饱肚子。

如果种地能吃饱肚子,谁愿意到海上去漂泊,谁不愿意脚踏实地的在地上生活。

实在是不能啊!

官府这些年倒是说过想要屯海造田,可是官府拿不出银子,海盗年年跑过来。

最苦的就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