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宫里没送花灯来?(2 / 4)
大乾国阜民丰,开创千古未有之盛世,无论是经略辽东,还是重开海贸,与陛下的想法都不冲突。”
“傅阁老一心只为新政,可户部缺银子,这也是事实,而海贸能为大乾带来无穷的财富,辽东,则能解决新落籍的人口安置问题。”
贾瑛指了指天上:“召赖陛下圣明决断,内阁之中又有您和东莱公,在外还有晚辈,怎么看这副排面都不会差了。”
“说一千道一万,最后还是要看成效,海贸是利还是弊,大人怕是比晚辈还要明白清楚,晚辈很有信心。”
看着满脸自信的贾瑛,叶百川心中盘算着此事的可为性,辽东天寒地冻,缺的可不只是粮草,还有布匹,棉花。
辽东不能败啊!
“傅阁老那边......”
“晚辈请了家师出面,今日只等消息。”
叶百川稍坐沉吟,便说道:“有了消息,你派人递个信儿来。”
贾瑛满面笑容的离开了叶府,傅东莱那里他已经去过了,请冯恒石出面,也只是为了能增加点分量。
只等开印上朝的那一天了。
为了庆贺目的达成,贾瑛抽空又去了一趟云记总号,来回跑总是麻烦了些,可齐思贤和徐文瑜一直不答应,他也只能顺着二人。
进去时英姿勃勃,出来时,为了避免闪着腰,只能扶墙而行,回血的速度有些慢,这都过去两天了,不应该啊?
贾瑛眼中怀疑,报春买来的滋补食材是假的。
贾瑛痛并快乐着,日子是愈发有盼头了。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转眼就到了。
当日晚间,贾府众人聚在府里,等着宫里来信儿。
元宵团圆夜,是少有的天家与百姓同享节日欢庆的日子,照常例,府中有贵人在宫里的,会在上元日当晚赏赐宫灯,若是有才学的贵人,还会在宫灯上提上灯谜,正应了君民同乐,阖家团圆那句话。
只是今年的上元日,却让贾家众人空等一场,别说是宫灯,就连带信儿的太监,都没见到人影。
普天同庆的上元夜,却成了贾府的不眠之夜。
贾瑛同样对此赶到不解,贾家圣恩正隆,怎么都不应该呀。
只是不论心中再是如何焦急,也只能等到天亮才能差人去打探消息。
第二日一早,府里便派人去联络宫中相熟的内监,询问情况。
可却失望而归,派去的人回来说,压根儿没见到人。
这是故意躲着不见呢。
按说眼下宫里不该出什么问题啊,难道是因为自己而带来的改变?可对于皇宫那个地方,贾瑛从来都是谨慎对待的,不敢擅自插手,生怕引出什么变故来。
贾家的爷儿们相聚荣禧堂上,贾政急的来回踱步,贾琏已经亲自出马了。
可不久之后,贾琏返回,依旧没能带来有用的消息,夏守忠始终不愿出来相见,问了小太监,也只说不清楚。
“瑛儿,眼下该如何是好?”贾政看向贾瑛问道,众人闻言也看了过来。
“二老爷不必心急,我已差了人去打听,再等等吧。”
贾瑛倒是真不担心什么,内外相合,如今不说王子腾身负重担,他也不再是当初可有可无的那一个,湘军营上万兵马守着西北的门户,且就在王子腾帐下听用,南边水师虽然是新建之军,可也兵马过万,倭寇依旧是大乾的心腹之患。
苏湖之地乃是天下粮仓,朝廷值此时刻,不可能看着江南出问题,不然辽东军民就要挨饿了。
这是大势,足以影响朝廷,乃至后宫。
何况,他之前才见过嘉德,也没察觉到对方对贾家的看法有什么变化。
他们的陛下,是有大志向的,不可能因为后宫里的事情,而影响到他对天下的布局,即便真出了什么事,大概率也会忍下来,不会在这个档口给朝廷找麻烦。
这也是贾瑛的底气所在,在场之人,也只有他还能稳坐不动。
海大那边已经派人递了信儿过去,这还是贾瑛第一次启用前期伏下的暗子,喜儿也派出去联络宫里的戴权。
戴权身为近侍大太监,后宫如有什么风吹草动也绝瞒不过他。
眼下就只能等待了。
接近中午之时,喜儿才返了回来。
“二爷,小的没见到戴总管,传话的是一个小太监。”
“戴总管给二爷带信儿,说是昨日傍晚,西宫那边出了点状况,陛下让娘娘宫内禁足三日,反省思过,别的也没说。”
西宫?禁足?
果真是出事了。
贾政几人闻言,面色顿时一垮,又不知因何触犯天颜,反比之前更是焦躁不安了,却又不敢通知了老太太。
贾瑛则是冷静的分析着此事。
西宫,就是说此事牵涉到太妃娘娘。
贾家与太妃之间,似乎没什么牵涉和龃龉。
禁足可不是件小事,皇帝龙颜大怒了?
随即,贾瑛摇头。
戴权是皇帝身边之人,此时还愿意给他递信儿,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皇帝的态度。
那老阴狗,可不是一般的精,察言观色的本事高着呢。
既然皇帝没有恶了元妃,那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