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再闻故人音讯(3 / 4)
主要是黄花蒿,学生又另外配了黄芹、知母、柴胡、草果、法半夏、乌梅、象贝、甘草等药材。”
“治疟疾补血气的?”
“军门灼见,虽说此症与虐你不同,但药理却又诸多相似的地方,这副方子对除风清脾、清热化湿,还有杀虫都有良效。且黄花蒿这一味药,是从一位老神医那里传出来的,说是对治疗血蛊之症极为奏效。”
贾瑛不由点了点头,只听这些药物的种类,就知道这一剂方子价值不菲,用在这些百姓身上,确实算是良心之作了。
“哪位老神医?”
“是丹阳医道世家,常氏上代宗老,常又可老神医。常家师出上清茅山一脉,立族数百年,一直都是以医道传家的,常老神医,还是元符宫授了正箓的有道高人。”
“常又可?茅山?”
贾瑛倒是没想到居然在这里听到了熟人的名字,更没想到常又可居然还是一个道士。
不过想想也能理解,自古医道不分家嘛,从古至今,多少在青史上留下名字的医家圣手,不都是道士出生嘛。
“你可知常神医现今在何处?”
对于常又可的医术,贾瑛是十分钦佩的,若是有他在此,贾瑛对于战胜这场疫病倒能平添几分信心。
“常神医前一阵子人在昆山县,不过听说最近去被府尊老爷请去了吴县,似乎那里也有了疫病,府尊老爷怕波及到府城,所以便派人将常老神医请了过去坐镇。”
贾瑛闻言,心中有了计较。
几人走出粥棚,贾瑛又向贾雨村说道:“雨村兄,对于此类疫病,我倒是有所了解。”
“哦,还请贤弟不吝赐教,不瞒贤弟说,愚兄现在可真的是病急乱投医啊,将四邻八乡有些名声的郎中大夫都请来了,可还是死了这么些人,唉,若是照此下去,愚兄恐怕连这个知州都保不住了。”
果然,雨村最在意的,还是自己的乌纱帽,这才是他熟悉的贾雨村嘛。
“刚才那郎中是个有本事的,这种疫病,确实是由一种蛊虫引起的,准确的来说是一种血吸虫,血吸虫性喜阴凉潮湿,多寄生在他物之上,由以钉螺居多,尤其是水稻田、污水坑、还有水洼这些水源不流动的地方,钉螺繁殖最为猖獗。”
“可有应对良策?”贾雨村问道。
贾瑛想了想说道:“还是要防治结合。眼下各地州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可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只要这种蛊虫还在,这种疫病就不会断绝,治好了这一批,还有下一批,无穷无尽,没有头尾。”
“我大致了解了一下,此次疫病看似来的突然,但其实这些百姓早已染疾,久伏于体内,日积月累之下,到了今日才算爆发,这也是为何一下子就死了那么多人的缘故。如果不根治,过不了几年,还会再死一批,反反复复,如附骨之蛆。”
“今后如何,愚兄目下是顾及不上了,只盼能度过眼下难关。”
贾雨村也不掩饰自己的想法,铁打的衙门,流水的知州,他还能在这里待一辈子不成,后面的事,就留给下一任官员处置去吧,他才懒得管。
贾瑛对此也不评价什么,谁都不是圣人。
“分几步去做吧,其一,州县之内,将各处水洼泥坑尽数填平,淤塞的河渠水沟也都埋了,重新修建,沟通活水。其二,发动州县内的百姓捕捉钉螺,集中焚烧,血虫属阴,忌火。其三,不准百姓饮用生水,一律烧开之后才能入腹,病从口入此言可不是一句空话。其四,所有生活产生的粪便,必须集中处理,严谨百姓随地大小便,人多的村落或是乡镇,可以修建男女公厕,此令必须严格执行,谨防百姓迂顽不化。最后一点,今后凡所有耕种的水田,必须经过杀虫处理,否则一律下地耕种。”
贾雨村在一旁将贾瑛说的认真记下,复又问道:“贤弟,这前四则愚兄倒是理解,可这最后一项,水田杀虫,这要投入多少人啊,根本不可能做到嘛。”
贾瑛笑道:“放心,我会给你一剂方子,不仅能杀血虫,还能杀其他寄生在稻田之中的虫子,包括那些对水稻有害的虫子,我保证,用过之后,州县内的粮食会比往年的产量要高出一成不止。”
“此言可真?”贾雨村双眼放光,仿佛像是看到了天大的政绩向他迎面扑来一般。
“我何时说过假话?”贾瑛反问一句。
“此方剂可否暂时只在太仓境内施用?”贾雨村倒没想着霸占这剂方子,但凡能让粮食丰产的,那都是天降的祥瑞,不说这方子是贾瑛的,就是贾瑛愿意,他也不可能守得住。
贾瑛摇了摇头,贾雨村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他还想着凭此政绩力压附近州县的同僚呢,看来是不成了。
“不过......”只听贾瑛的声音再次响起。
“不过什么?”贾雨村急急问道。
“今岁已经入秋,这方子也暂时用不上了。再者,配制这剂药方,是需要银钱投入的,事实没有摆在眼前之时,别的州县不一定会当做一回事,即便是有我的手令,这倒是给了你一个机会,就看雨村兄,你能不能把握的住了。”
“需要多少银子?”贾雨村犹豫片刻问道。
“不会太多,毕竟所用到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