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四更合一(4 / 8)

加入书签

之人。

听闻余国柱有一年途径一家书院的时候,还慷慨赠送了不少书籍和礼器,成了一段佳话。

怎么转眼之间,他就跟着明珠去卖官了?

别说于成龙,就是顾凝宸听后都有点懵了。

难不成从小家贫,一直缺钱,让余国柱心里还是很遗憾,于是等他位高权重,站在高处的时候,也就开始利用权力去敛财了?

都说小时候缺了什么,长大后就会拼命弥补回去,难道他也是这样?

不管如何,他跟明珠卖官之事是铁板钉钉了。

康熙从门房那边也得到新的线索,那位八品芝麻小官,竟然也是通过明珠底下人牵线才当官的。

不用说,这也是个买官之人,暗地里会帮着明珠办事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得知此事后,康熙不寒而栗。

想想这朝堂当中,除了站在前排的人是康熙一手提拔起来的,中层或者中下层的官员,又有多少是通过明珠和余国柱的手买官上来的?

难怪底下官员越发不会办事,原来根源在此处。

康熙真是想不到,明珠的胆子竟能这么大!

顾凝宸抚着康熙的后背,真怕他气得要背过气去了。

康熙叹了一口气道:“余国柱也是可惜了,朕还以为他可用,打算让他入阁。”

还好,他只动了念头,暂时没把人直接送进内阁,不然明珠和余国柱都在内阁,这私下卖官只怕要更疯狂了!

也罢,因为后宫的事,倒是看清楚这两人的真面目,也不算为时已晚。

康熙握着顾凝宸的手,一时庆幸她没事,一时又觉得因为有她在,自己的运气不错,一下子就揪出了朝廷中的两个大蛀虫来!

人证俱在,两人都无法抵赖了!

康熙直接就派人把明珠和余国柱抓起来,押入大理寺。

此事一出,朝廷大臣议论纷纷,不少人还在早朝的时候为两人跟康熙求情。

康熙直接让帘子后的小吏记录下来,谁帮明珠和余国柱说话的,通通都记下!

然后他就发现,朝堂上过半数的人都为两人求情,这就叫人触目惊心了。

明珠的势力究竟渗透到什么地步,毕竟朝廷上站着的都是三品以上的大臣。

半数都支持明珠的话,底下的官员又有多少?

光是想想,康熙就更为愤怒,派人查找这些官员跟明珠来往的证据。

如果彼此之间果真有猫腻,那么就直接罢官,送去大理寺候审!

这一查,半个早朝上的人都不干净,被扭送去大理寺,余下的人也是胆战心惊,不知道什么时间就被送去跟同僚团聚了。

官员一少,干活的人就少了,康熙只能让余下的人帮忙分担。

王谈兼任了吏部尚书,李天馥则是兼任了刑部尚书,两人顿时忙得不可开交,恨不能把自己劈开一半来用。

王谈要管着户部那些账单,还得开始着手整理吏部这个烂摊子。

可以说,这些跟明珠交好的官员大部分都是吏部的。

吏部大部分人都撤掉了,连吏部尚书都不能例外。

所有的官员宗卷得重新整理出一份交给康熙,王谈还得把吏部整顿一二。

不说整理这些宗卷的数目多庞大,就是吏部这些卖官的人多猖狂。

这些卖官之人也得找出来整理,王谈恨不得能长八只手,最后实在受不了,就跟康熙请示,把好友拖尔弼拖下水来帮忙。

拖尔弼如今是一等公了,比往日要清闲,这种重要的时候不是该过来给皇上分忧吗?

康熙对拖尔弼也是信任,他过来帮忙整理肯定不会出什么岔子,反而是个有力的帮手。

于是康熙就同意了,拖尔弼只好包袱款款到吏部来帮忙。

为何带着包袱,因为王谈已经很久没离开过,吃喝都在吏部,就为了尽快整理出宗卷来。

拖尔弼也不能例外,被抓来当壮丁,自然也是不能回去,索性带了包袱来。

包袱里面是两件替换的衣服,以及一点肉干等吃食。

饿了,他就跟王谈分一点,随便填一下肚子,或者御膳房那边送来一点扎实的面饼凑合吃一顿。

吏部的机密还不能谁都进来整理,王谈带着户部的两个心腹,拖尔弼直接一个人来的。

几人在里面忙得昏天地暗,费了一个月功夫,才把宗卷整理出来。

卖官的人数实在太多,厚厚一叠,康熙看着脸色就沉了下来,看了两眼后,面色比锅底还要黑了。

他早前猜出卖官的人数不会少,但是没想到会这么多!

可以说,江南大部分的官员都是从明珠手里买官,更别提是其他偏远地方,那就更多了。

很多人只是识字,甚至都没多少才学,就能在偏远地方当个芝麻小官,搜刮民脂民膏,过得极为不错。

因为买官的关系,明珠还包售后,后边三年一次考核的事也不会出岔子。

这些人除了不能调任京城,品级也不会提得很高,可能也一辈子就是个芝麻小官,免得打草惊蛇,还出现在康熙的眼皮底下之外,基本上就能在各地转悠,日子过得轻松自在。

每三年搜刮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