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三更合一(1 / 7)

加入书签

康熙也害怕户部尚书来哭, 毕竟这位老臣都那么大年纪了,总让他担心哭穷也不是办法,于是就暂时把火炮改善的事搁置下来。

另外就是, 他在丰泽园种的水稻,也终于到了丰收的时候。

康熙都顾不上那些图纸,一心扑在稻田里, 看着沉甸甸的稻穗都要走不动路。

比起他这边的丰收,晚一些种下红薯和土豆的大阿哥和二阿哥, 田地里也到了收获的时候。

两个孩子美滋滋,却不好比康熙还早收获,就耐心等了等。

康熙也不想两个孩子等太久, 选了一天, 就去田埂看了看,准备收获了。

只是他走了一圈,却发现中间有一根稻穗要大一些。

大的其实不算特别明显, 如果不仔细看跟旁边差别不是太大。

但是康熙隔三差五来看,看得还仔细, 自然发现这稻穗要大一点。

他收稻穗的时候, 就特意把这支稻穗单独留种,打算之后专门找一块地方来种这个,试试会不会后代也能大一圈。

尤其康熙还看了记录, 想找到这支稻穗比其他要长得大一点的缘故。

是肥料放得合适,是光照在这边最多,还是种下深一指,又或者是别的原因?

暂时康熙没能找到缘故, 只能说是偶然, 也可能这支稻穗的种子尤为强壮, 所以长得比其他要大一点。

他这边收获了,大阿哥和二阿哥那边也吭哧吭哧开始收土豆和红薯。

两个孩子一直小心伺候,施肥的时候用布条包着鼻子,反正始终亲力亲为。

他们也亲自感受到种田的不容易,哪怕是土豆和红薯这两种很好种的作物,依旧需要费心。

更别提是其他更难种的,需要更费心伺候的作物了。

而且今年还风调雨顺,没有暴雨,也不会太干,天公作美,种起来就更顺利。

但是收获的时候,土豆和红薯还是长得参差不齐。

有些长得大一点,有些就瘦小许多。

大阿哥百思不得其解,感觉每天伺候的差不多,怎么这些作物每个长得就不同了?

二阿哥想了想,觉得可能是犁地时候有些不够深,翻地的时候有些没有弄得更仔细,再就是浇水和施肥的用量并不一样。

有些多了有些少了,有些恰恰好。

所以有的就长得茂盛,收获多,有些就长得瘦小,收获也少了。

两个孩子思索了一会,麻利把强壮的土豆和红薯留下来做种,打算继续种,好歹被康熙给拦下了。

“这天色要凉下来,几个月后就很冷了,种在土里,这些作物都要冻死。”

这时候再种一次就太晚了,只能等明年春天之后暖和了才能再种。

大阿哥和二阿哥还十分遗憾,毕竟种田虽然辛苦,但是收获的时候特别愉快啊!

当天他们在住处都用自己亲手种的土豆和红薯,让御膳房做了晚饭送来。

哪怕只吃这两种,以前那么单调,他们必然挑食,不乐意多动筷子。

但是这次不同,都是自己种的,两个孩子吃得美滋滋,胃口比平日还好一些。

为了品尝原生的味道,御膳房只用最朴素方式来烹饪,那就是蒸熟。

康熙看得欣慰,想着等三阿哥、四阿哥和五阿哥长大一点,也能拥有自己的田地,然后种上一些。

知道粮食不容易种,他们以后才会更明白农业的重要,对农人也更为关注一些。

孩子们吃得香,康熙这边也丰收了,自然也要给身边人品尝。

除了留种等着明年种下的,其他一部分送去慈宁宫,给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品尝一二。

余下的就送到重华宫来了,让顾凝宸尝一尝。

顾凝宸馋土豆很久了,炸土豆条、土豆炖肉、炒土豆丝、土豆饼、酸辣土豆和土豆泥,光是想想就要流口水了。

她一听大阿哥和二阿哥那边只把土豆蒸熟,剥皮来吃。

这种朴素的吃法,顾凝宸是绝不能接受的。

什么滋味都没有,对得住吃掉的土豆吗?

她直接写了一排菜名,烹饪方式都写明白了,让陈女官带着去小厨房,让杜御厨来做一桌土豆宴。

杜御厨还真是第一次知道土豆居然有这么多种做法,他不识字,只能麻烦陈女官念上几遍,用心背下菜谱,再把菜式一个个做出来。

等康熙过来的时候,看着一桌子土豆做的菜式,也颇为惊讶:“朕还是第一次知道,土豆能做这么多菜式?”

顾凝宸笑着道:“这是自然,土豆的吃法多得很。”

要是有黄油的话,配上土豆泥抹在馒头上,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么说起来,土豆渐渐推广起来之后,就成了欧洲那边的主食了。

跟这边不同,那边吃米饭和面条都少一些,大多是各种面包。

再之后就是因为土豆的出现,欧洲的菜谱才有所变化,没那么单一了。

顾凝宸眨眨眼,要是他们这边的土豆增产,多到数不清的时候,是不是能把土豆高价卖回去欧洲了?

连带把食谱也卖一卖,感觉能挣上不少钱!

她跟康熙一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