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三更合一(3 / 6)
干一票买卖,抢着就跑。
至于海商们互相抢这个问题,康熙就不管了。
反正拍卖行的东西,只要出去了,出什么事他们一概不负责。
海商没能护住自个的东西,跟拍卖行也没什么关系了。
这一手够黑,偏偏海商还不能有意见,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比平日更小心。
带着护卫来的他们感觉还不放心,派人去城里雇镖局的人一路从拍卖行护着上船,等船开之后才算是结束。
这就让不少镖局看到了商机,连夜从各地派一部分人上来,直接蹲在港口等生意上门。
海商为了保命保货物,比谁都大方,镖局赚了盆满钵满,也算是周边连带的生意了。
另外港口的海商得住得吃啊,也有人机灵,找到海关的人,打算在附近建客栈和酒楼。
万琉哈氏听得一愣一愣的,感觉她只提议了拍卖行,康熙底下的人就把其他都补全了。
她更深切感受到康熙所说的,很多事不必亲力亲为,底下人为了表现就必然会把其他都补齐了,压根都不需要康熙操心。
万琉哈氏就笑着道:“皇上的人真是能干,如此一来拍卖行很快就能开了,就是不知道玻璃工坊做得那边如何了。”
万事俱备就差拍卖的货物了,别是拍卖行做好了,周边的客栈和酒楼都建起来了,海商陆陆续续都到了,偏偏要拍卖的玻璃制品却没做几个,那就尴尬了。
康熙也是这么觉得的,这两天已经派李德全亲自去问了问。
高昌是个靠谱的,因为张应手把手教导,很快就熟悉了工坊的流程,跟工匠们也很快熟络了。
得知玻璃器皿上染料后很难做得大,高昌当机立断就让工匠做小的,却要精巧漂亮。
而且每一样同样式的玻璃器皿做几套下来,选出最好的,其他直接砸掉融了做别的。
这样不会浪费,又是独一份,能卖上大价钱。
高昌跟张应的行事不一样,张应因为在工坊呆得久,对流程颇为熟悉,也喜欢指点工匠们。
但是高昌刚来,对工坊并不特别熟悉,为人沉默,只让工匠随意做,做得好有赏,压根就不指手画脚。
没有他在旁边盯着还指点,听闻又有赏钱,工匠们简直不吃不喝来做。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其中一个工匠还自发创造了一套高山玻璃茶盏。
就是在杯子底下有一层跟高山一样起伏的玻璃,倒下酒水后,侧面看着仿佛是染上了一层雪的山壑,极为漂亮。
康熙示意李德全去把这套高山茶盏送了来,万琉哈氏看着,心里不由感慨工匠们果然厉害,竟然提前做出这样的玻璃器皿来。
而且工匠还把玻璃的色度调整了一番,更为明亮透明。
虽然暂时还不是全透明的,却已经很稀少了。
见万琉哈氏爱不释手拿着茶盏,康熙就笑道:“既是喜欢,不如你留下这一套就是了。”
她听着一愣,摇头道:“皇上,这不是要给拍卖行当压轴的,我留下了,压轴岂不是没了?而且我这茶盏并不少,青花瓷就有许多。”
万琉哈氏就一张嘴,加上康熙能用几个茶盏,没必要把这个能换大价钱的一套玻璃茶盏留下。
想想这套茶盏一出,肯定惊为天人,能卖上一个天价!
就如此留在她这里,实在是暴殄天物了!
康熙看万琉哈氏十分肉疼的样子,感觉这看的不是茶盏,而是亮晶晶的金子一样,眼睛都快发光了,他就有点哭笑不得。
在康熙看来,这一套茶盏算什么,万琉哈氏喜欢就留着用了。
国库缺钱,却也不至于缺了她这么一套茶盏换来的银钱。
他就无奈道:“玻璃工坊那边烧了好几套玻璃器皿,你只留下一套也无妨。”
在康熙看来,玻璃工坊做得最好的也就这一套了,要留给万琉哈氏的,自然也该是最好的。
见她还一副心疼的模样,康熙又笑道:“除了玻璃工坊,另外新的瓷器也做出来了。朕瞧着还可以,也能一并送去拍卖行。”
不必他吩咐,康熙只看了李德全一眼,后者就赶紧让人把新烧的瓷器送了上来。
好歹这转移了万琉哈氏的注意力,李德全跟旁边的金桂使眼色,后者立刻会意,麻溜上前把那套高山玻璃茶盏收下,送去库房了。
万琉哈氏哪里能看不到金桂的动作,不过那套玻璃茶盏她确实喜欢,康熙特地让人送来,估计就是打算留下送给自己的意思。
康熙那么有心,她也不好一直拒绝。
毕竟他看着好东西就念着自己,玻璃工坊那边出了好东西,立刻就让人带过来送给她,万琉哈氏也不能辜负了康熙这片心。
她心情不错,难得还跟康熙开起了玩笑来:“皇上把工坊的好东西一件件送过来给我看,要是我这看着什么都喜欢,全都留下,拍卖会那边可就没什么能上的了。”
康熙听着也笑道:“这有什么,你喜欢就留着,工坊那边多做一些就是了。”
工坊那边不管玻璃器皿还是瓷器,自然送来的都是最好的,余下那些康熙看不上,算得是次一等的东西,那不可能送过来给万琉哈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