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三更合一(1 / 6)

加入书签

万琉哈氏是觉得有钱使得鬼推磨,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没有谁会跟钱过不去,尤其云贵被围多时,很多做买卖的出不来,连带周边那些专门送货的担夫, 赶车的车夫都没了生计。

这都是普通百姓, 上有老下有小的,他们没有收入, 一家子都快过不下去了。

如果冒点险就能送青花料出来, 换些银钱,他们自然是乐意的。

不要小看这些百姓, 他们平日跟杂草一样不起眼,却最是充满韧性,无论如何都会尽力挣出一条活路来。

康熙却比万琉哈氏想得更多,云贵久攻不下, 就是因为易守难攻。

山多,山路崎岖复杂, 给将士们带来极大的麻烦。

攻不下, 只能围,却得熬着,也不知道要熬多久。

如果能跟里头的人来个里应外合, 那就不一样了。

有人愿意送青花料出来,接触后会不会愿意带路,甚至愿意从里面配合?

百姓不愿意出头, 是为了一家老小,如果给了他们承诺, 只要拿下叛军, 云贵就能恢复跟以往一样, 甚至能免税三年。

能恢复到以往平静的日子,百姓想必很难拒绝。

青花料这个,真是个相当不错的突破之处。

让人假扮商人去接触百姓,也不会引来太大的注意。

之前康熙曾想过用伪装商人进云贵之地的法子,却总缺了一点。

一个商人千里迢迢跑去云贵,要是没想采买当地才有的东西,那就太可疑了。

几个心腹大臣也给了不少建议,都被康熙一一否定了。

他都能怀疑的,云贵那边自然也会,要万无一失才行。

不然打草惊蛇,下一回再用这个法子就不行了。

康熙越想越是觉得可行,唇边的笑意越发深了,再次喃喃重复道:“确实是个好办法,若是成了,你这是大功一件了!”

万琉哈氏听得满脸茫然,她刚才说的是买青花料吧,怎么就成功劳了?

她一头雾水的样子,让康熙哈哈大笑,伸手摸了摸万琉哈氏的脸颊道:“好了,朕要召群臣商议,回头成了,多少青花料都让人给你送来!”

李德全一听,早就派腿脚利索的太监去请几位内阁重臣去御书房商议了。

索额图和明珠早朝的时候站在最前面,走的时候也是最早走的。

所以李德全派人赶到的时候,他们的马车都到家门口了。

真是过家门不能入,两人只能让马车掉头回去。

其余几位大臣正埋头苦干编号的事,李光地也被户部尚书拉着不让走,过来帮忙。

李光地在回京的路上听说编号的事,如今细细一听,只觉得是个极好的法子。

探子想随意混进来是不可能的,哪怕将领想让自家人冒名顶替也很难,吃空饷那就更不容易了。

可以说是一箭三雕,也不知道哪个鬼才想出来的办法。

户部尚书看着四周无人,跟李光地关系还算不错,就小声告诉他道:“听闻是宫里那位定嫔娘娘想出来的。”

当然,户部尚书更觉得是定嫔说了什么,叫康熙灵光一闪想到用阿拉伯数字。

不过康熙是个厚道人,也没居功,对外只说是定嫔建议的了,实在是很宠这位娘娘了,给她带来了极好的名声。

李光地对这位定嫔很陌生,但是户部尚书提到她的亲阿玛,立刻就想起来了。

毕竟拖尔弼确实是个奇人,在京城这边的友人和同僚的藏书都借阅过了,于是开始伸手向其他外派的官员,可以说是借了个遍。

甚至还会厚脸皮写信给不少曾经见过面,说过几句话的人。

李光地跟拖尔弼就是在京城述职的时候偶遇过两次,打过招呼,再多就没了,还是收到了他的信笺,想要借书。

天知道李光地当时在福建,这拖尔弼的信笺里还提到路费他全出,要的也不是原本,誊抄本就行了。

爱书到这个地步,叫李光地的印象简直不要太深刻了。

所以拖尔弼的女儿想必也是个博览群书之人,听见康熙偶尔提起,就想到解决之法了。

若果不是女儿身,想来这位定嫔指不定也能进内阁来!

康熙爱才,必然不会错过这样的鬼才的!

户部尚书之前跟拖尔弼没打过几次交道,却也被借过书,听李光地一说,也觉得拖尔弼的女儿想必跟他一样爱书。

家里头那些藏书,恐怕父女两个都看过了。

若是如此,万琉哈氏会提出这样的建议也不意外。

两人正说着话,那边索额图和明珠就回来了,他们不由纳闷。

得知是康熙召见要商议要事,李光地心想皇上下朝后不会又去了重华宫吧?

那位定嫔娘娘,这次又要给他们一个什么样的惊喜?

康熙这次没耽搁多久,很快就赶到御书房,开门见山把云贵运送青花料出来,打算里应外合的事说了。

内阁的几个大臣心里也不住点头,他们之前也提议过不少云贵的特产,却都不太适合。

一是这些土特产不好保存,路上可能就要坏了。

二是云贵围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