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排兵布将(1 / 2)
有将军提议,据守天雄关,以天险为屏,若胡人真有南下入侵之举,此处是绝佳的固守抗击之地。
唐风在一旁摇头不语。
李重则点明了此举的弊端:若胡人借道云彩岭,铤而走险绕过天雄关最后一道边境关口。
那么,中原腹地危矣。
有将军说:在拒马河岸扎营安寨,以河为界与胡人决一死战。
唐风依旧摇头不语。
李老不愧是身经百战,又指出在此平坦之地与擅长骑射的胡人骑兵对冲,我军劣势太大,赢面太小。
有将军说:三军直捣大凉城,绝不可能让胡人再进一步。
嗯!这个主意很不错,与唐风谋划的一致。
可当李重问:“胡人兵马近三倍于我,如何在大凉城外制定战术?”
那将军又哑口无言,说不上来。
李重早就注意到摇头晃脑的唐风,现在账中讨论陷入胶着之势。
李重有些心烦,看着摇头晃脑的太子又不好对唐风发脾气。
顺口就问了唐风一句:“太子可有高见?”
唐风闻言走近桌前,手中羽扇指着地形图说:“我倒是有几个小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重也想知道当朝太子执意御驾亲征,是真有才学还是为了赚些功名。
便说:“但说无妨。”
得到李重首肯的唐风,以图说话。
唐风羽扇点在大凉城说:“我以为我军与胡人最佳战斗地点就是在此。”
之前提议的那位将军嗤之以鼻:这不是我刚才说的吗?
唐风接着说:“我军兵力不及胡人,所以不能只正面力搏,更要智取。”
随后,唐风羽扇点在距离大凉城正南一处山谷说:“此谷口窄肚圆,若能将胡人部分兵力引入此地,则可登高设伏,一举歼灭。”
唐风再将羽扇点在大凉城四十里外的黑水河。
说:“胡人四十余万,除去城中能够入住一两万兵将,剩余部下必定沿江安营扎寨。”
“若派奇兵直至上游,以土石截断河流,并蓄高水位,再挖一条泄洪口,待水量够多够大,可将水流一泻而下水淹七军!”
“好一个水淹七军!”李重老大将军鼓掌叫好。
他是万万没想到,太子居然有如此不世之才!
其余将领一听也如茅塞顿开,醍醐灌顶!
有人问:“太子殿下,你快快讲!”
唐风清了清嗓子,接着说:“胡人领兵犯境却止步大凉不前,不惜设局引我大永十万大军兵临城下,再尽数歼灭。
我猜他胡人必是缺衣短粮,才出此计谋。
若我军再出奇兵,绕敌之后火烧粮草打他七寸之上,胡人必军心不稳。
若能有奇兵,趁夜偷袭火烧连营,那此战已经赢了一半了!”
水淹七军,火烧连营。
这两个计谋一出,引得众将纷纷叫好。
连带兵打了一辈子仗的李重都打心眼里佩服。
李重问:“那依太子所见,另一半的胜算如何做?”
唐风开口说:“另一半的胜算就是战术打法!”
唐风总结说:“十六字秘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这种游击战术,可是这个时代的兵家听都没听过,见都没见过的高级战术。
但有目光不够远,格局不够大的将领琢磨不透,质疑说:“这战术有点耍赖啊,不适合我们这些正人君子。”
唐风咬牙切齿的说:“迂腐!打仗的第一目的是什么?是要赢!
咱要是死脑筋的跟胡人两军对垒,那不是找死吗!”
话糙理不糙,是,唐风了解过古代时期打仗打的也很风雅。
双方干仗得等等没准备好的另一方,
打累了,在城头挂一免战牌,另一方就不得叫阵。
但!那是以前,现在不同了,唐风来了,带着现代战争理论来了。
这要是再打不赢,多丢作为穿越者的脸。
唐风好一阵辩证,终于说动了不明白的将领。
大家也都认同了,唐风说的别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别管什么战术能打赢就是好战术!
最终李重下令,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全凭太子殿下调动,
违令者,延误军机者,一个字:斩!
唐风手握实权,忙的跟个陀螺。
接下来,行军至大凉城五十里。
唐风命令大军在此安营扎寨,并开始派出一股股奇兵,为接下来的行动做准备。
首先,唐风要求十五万大军化整为零,以每三万为军,共分五军。
其中一军隐蔽行军,昼伏日出轻装上阵,规避胡人探子,抵达黑水河上游寻合适位置断水修水坝。
但切记要留三五人装作猎户,万一有胡人前往上游查探,要告知其:黑水河正值断水期,让胡人打消顾虑。
此计不成,当随机应变,务必保证下游胡人不生异心。
另一军则前往葫芦谷准备巨石滚木,设下伏击。
再有一军一分也为二,
其一,负责探明胡人的粮草处,制定焚草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