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赏赐功勋,祭祀英烈(1 / 2)

加入书签

自朱由榔瞒着一众大臣跑到贵州去,搞了什么“龙场盟誓”之后,整个肇庆朝廷的上下官员都处在极度紧张当中,仿佛头上有一块大石头压着,喘不过气来。

天子平安归来,还彻底扭转了前线局势,这对他们而言是真心欣喜若狂,过去大半年的气氛实在是太紧张、太迫切了,如今,即使敌强我弱的大形势还没有转变,但就江南而言,清军想一口吞下明廷势力,基本上不可能了。

这场战役至于明清双方,就像抗战时的“武汉会战”一样,战争形态由速决战转向相持阶段。

但朱由榔实在是没有之前意气风发的心情了,又一份沉甸甸的报告递上他的案头,是关于此战中,明军伤亡的统计。

光复中军前后三万五千余人参战,战死六千五百人,另有一千余失踪(其实大概率就是战死),左军战死五千七百人,失踪八百,前军是伤亡最重的,达七千一百人,失踪五百。

各军合计阵亡和失踪人员共两万一千余人。

还有约四千参与战斗的民夫,以及四千多各族山民武装,共三万余人。

触目惊心,除了直接阵亡和重伤不治后身亡的(也是酒精消毒取得了效果,否则这个数字估计还要增加三分之一)

还要有一些伤残之后无法继续服役的,也有近四千人。

好在补充了三万五千多俘虏,否则明军就真的被打残了......

不过即使如此,短时期内,军队战斗力也会大幅下降,这让朱由榔对瞿式耜他们“不能再打了”劝谏又有了更深刻认识。

朱由榔长叹一口气

“烈士抚恤必须做好,无论财政再困难,每月也必须让府县衙门向每一户烈士家庭支一斗粮,如有孤寡,另行安置,子女日后若参加科考,同条件下可优先录取。”

“每年清明、元旦,各级衙门必须派遣官吏,带米粮登门慰问。”

说到这里,朱由榔原以为如今财政粮储如此紧张,瞿式耜他们会不同意,思索如何说服,却没想到瞿式耜只是默然应许。

朱由榔有些意外,倒是一旁的吕大器轻叹一声,解释道

“做这些要不了多少东西的,陛下以为,有几户人家还能领到米粮啊?”

朱由榔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接着便醒悟了。

是啊,有多少户人家能领到啊?这些牺牲的将士,大部分都是昔日西军、闯军从山西、陕西、河南、四川等地转战而来,或是从江南的弘光朝廷崩溃开始,一路溃逃南下。

他们还有家人吗?就算有,也都好几年没见过了吧......

山西、陕西连年大旱,又是鼠疫,又是兵灾

“是岁饥,人相食”

史书上短短六个字,就是因为活不下去这些原来的农民军将士才造的反啊!

由此可知,其中绝大部分人,恐怕早已是孤家寡人了吧。

朱由榔一时无言,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宁作太平犬,勿为乱世人。

最终统计下来,仅有不到六千户人家可以享受抚恤,这下大多都是两广子弟兵和家属跟随南下的左军将士。

至于那些个伤残士卒,朱由榔也吩咐让各个府县衙门统一安置,可以到基层充当里正、巡检之类的基层官吏,也可以加强对于地方基层的控制力度。

沉重的话题讨论完,总是要讲一些开心的事,比如说战后封赏。

瞿式耜和两位阁臣与吏部商议许久,最终花了三天时间才拿出了一个初步封赏方案。

此战功臣大致可以分为四批。

第一批便是有着定策指挥之功的李定国、李过、高一功、赵印选。

以李定国功劳最高,封齐郡公,授太子少保。

李过本来就是隆武朝册封的兴国侯,加封陈郡公,加授骠骑将军(武将散阶)。

高一功原为郧阳侯,加封鄂郡公,授金吾将军。

赵印选封安仁侯,授定国将军

第二批便是四人往下的郝摇旗、胡一青、袁宗第、刘文秀、艾能奇、刘体纯、李来亨等人

大明朝没有伯爵以下的爵位,其实郡公也很少封得有,一般都是国公,但瞿式耜等人觉得毕竟这仗还有得打呢,得留出点空间来,故而把明初的郡公爵位拿过来用。

这一批总计也有二十多个,瞿式耜等人按照功劳大小,分别授予伯爵和各级散阶。

不过王夫之和周邦是例外,他们虽然立下军功,却是个文官,所以王夫之加授中宪大夫,周邦加授正议大夫。

第三批就是再往下的各级参将等人了,这一级便没有爵位可授了,主要都是散阶。

第四批是再往下的有功基层军官和普通士卒,等各军上报之后,该升官升官,该赐银赐银。

当然,封官赏爵可不是一纸空文,还要有相应赏赐的,瞿式耜带着吏部和户部一堆官员噼里啪啦算了一天。

三十万两白银

这下子,不只是粮仓空了,银库也没剩下多少子了。张同敞弄来的一百多万两,如今只剩下不到三十万了,好在最新的一批市舶司赋税这个月就能押送过来。

思来想去,朱由榔还是道

“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