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段部横空而出(1 / 2)
接到刘琨信件的时候,石凡面带微笑的交给身边的襄城公主,大事将成,只剩最后一道坎。
刘琨在信中说的豪气,匡扶天下非你石浩然莫属,我刘琨同样雄心万丈,欲求不世之功勋。奈何人往往不能自知,虽在并州苦心经营数年,自以为固若金汤,却不料瞬间崩溃,自知无法掌控局势,只望浩然助我打败夷狄,你我兄弟共赴国难。
国难?这个词新鲜,石凡想不起在哪里提过。襄城公主问:“这个刘越石可靠吗?他是真心势力归顺我们吗?”
石凡答道:“作为政局中人,秉持怀疑一切的态度。但是对越石兄,他不会轻易改变本性,他的话是可信的。”
刘琨是渤海石家的朋友,从石凡的父亲石崇开始便是如此,甚至石崇还曾经救过刘琨及兄长刘舆的命。到了石凡这一代,两人还是极好的交情,刘琨虽年长数岁,却是石凡在洛京时最信赖的朋友之一。
此人博学多才,性格又慷慨激昂,略带着有点骄傲不逊。他之所以丢了晋阳,其实与他性格上的劣势不无关系,刘琨的大名为他招揽到不少人才,最多的时候一天之内上千人投奔,但他并不擅长安抚这些追随者,最多的时候也有上千人离他远去。单单因为宠幸徐润的关系,不知多少人伤心而去,唯有刘琨尚不自知,以为自己处事得当。
这才是一个正常的人,有优点也有缺点,擅谋划却粗于管理,单纯以此推测,刘琨是了不起的人才,但他成不了最终的胜利者。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首要的是要有脑子,要能料事于先,要会把控发展方向,要让团队做好协作,这一点刘琨不缺。第二点是要有耳朵,意思是兼听则明,要能够获取足够的信息,还要能够分辨出好坏、真假与迟缓
,刘琨听了太多靡靡之音,以至于扰乱了自己的判断。第三点是嘴巴,那是言出必行,那是谋而后动,不能轻易说错话、办错事,更不能朝令夕改。
刘琨选择石凡是他思考很久的事情,当他确信不能独自成事之后,他还是以大晋国的地方大员自居,妄图稳固各民族混杂的并州,仍不失为一代名将。但是,每次大晋国内讧的时候,他心中都在纠结,最后都做出一个为难的决定,那就是跟着皇帝与渤海石家作对。
刘琨内心底一百个不情愿,但如果你让他与石凡联手打皇帝,似乎还是不乐意。就这么纠结着,刘琨其实备受折磨。这次与皇帝司马颖谈崩,对他而言何尝不是一种解脱,他终于放下了所有拖累,准备义无反顾的投奔荆国,然后才有机会获取荆国各方面的支持,与入侵的异族铁骑大战一场。
石凡喜欢刘琨的敞亮,更加深知他的为人,于是吩咐道:“让闵然(石超)进军敖仓,与越石的并州军汇合。让李仲起(李肇)从汉中发兵,以为后援。”
随后,石凡亲笔写信给刘琨,表达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畅想,提醒刘琨暂且不要轻举妄动,大军很快会靠拢过去。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们大概只需要一个春天,就能够吐出这口恶气。
信发出后,襄城公主提醒道:“还有幽州王彭祖的信,郎君为何不看?”
石凡道:“公主都已经览罢,还有什么好看的?”
襄城公主疑问,“郎君是嫌我多事了?”
石凡笑着说:“哪里敢啊!只是我知道,王彭祖心里说什么清清楚楚,看与不看又有何区别?”
“你知道?”
“当然,王彭祖不管如何客套,最终的说辞肯定是要与我平分天下。甚至于,他会建议我攻洛京,而他夺青州与
兖州。”
襄城公主惊愕道:“你怎知道?”
石凡指了指正在看书的张宾,“孟孙,给你姐讲解一下。”
张宾合上书本,说道:“兄长,阿姐,是这样的。这王彭祖目前进军势如破竹,拿下并州与冀州指日可待,他为何唯独亲统左路,还带着最能打的段部鲜卑,非要赶来此处?这也是兄长执意驻兵彭城的原因。”
彭城在琅琊的西南方向,距离并不甚远,石凡在此处可以虎视眈眈,随时投入战阵。但是,又不至于暴露在最前方,加上在小沛驻扎军队成掎角之势,用兵显得更为灵活。
王浚在信中表达对石凡的敬佩,信誓旦旦的宣称他的军队绝不过淮河,那以南全是荆国的领土。他这次能够一统北方,以后愿与石凡世代交好,而且愿意开通贸易,愿意接受荆国一切新鲜的东西。
石凡很意外,他以为大家不理解荆国的做法,甚至很多人不允许荆国的商人通行,不允许报刊及书籍的发行。而实际上,苟晞喜欢读《襄阳旬刊》,孟观一个武夫居然也读,他们手头还有金谷书局发行的很多书。现在到了王浚,他居然了解荆国发生的事情,知道石凡扎稳脚跟的原因,也知道石凡最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允许你通商,你的书籍报刊随便发,你的教育、医疗我都跟着学,大家会逐渐变得差不多,除了收税的人不一样,这淮河南北有什么分别。石凡不得不承诺,这个想法很高级,他险些就信了。
但王浚是谁,石凡只能呵呵,倒不是瞧不起人家,但他应清楚王浚的野心,他要的不是幽州,不是扩展到并州与冀州,也不仅仅是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