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发传单分粮食(2 / 2)

加入书签

了是抢粮,做人的差距不要太大啊!

这是石凡给对方埋下的一颗雷,而且相信对方或多或少要踩,要知道粮食可是百姓生活的命根子,你跟他们抢粮食便意味着不得民心,石凡在这件事情上是一个局外人,他可以隐藏在一边看热闹,甚至主动引起你的纠纷,一旦你内部乱了当然是可乘之机,哪怕不乱也衬托出荆国的好,此举对己方有利。他看似做了一番好事,其实对对方而言,确实留下一个烂摊子。

……

另一路,陶侃带着姚戈仲、荀灌娘,说起来这个搭配很奇怪,姚戈仲是氐人姚柯回的儿子,首届荆国仕考的

第五名,为人长得相貌堂堂,在战场上是个有勇有谋的大将,陶侃觉得和自己颇有几分想象,这次出征有意带在身边。

而荀灌娘却是主动请缨,颍川荀家的千金大小姐,因为石凡一本《女中豪杰》而为人熟知,却一直做将军府的主簿,负责处理日常事务。这一次又有战事,他也想和《女中豪杰》里夸赞的那样,至少可以独当一面,因此好说歹说,荀灌娘坚持要跟随先锋队伍攻城略地。

襄城公主不太放心,安排赵妮带公主卫队跟随她一起,算是女兵女将第一次真正登上战场。襄城公主私下里嘱咐陶侃,不要让她太冒险。石凡却相信,荀灌娘出征绝不亚于其他将领。

陶侃听石凡的,这次他进攻的目标比杨奕那一路要远,是青州,以及东海王撤退后避难的琅琊、东海等地。陶侃玩得比杨奕大,既然路程远,又想在战绩上超过杨奕,让那小子继续生气,因此陶侃兵分三路,让姚戈仲打最南面的广陵郡,据消息说那里是敌军暂存粮草之处,一支精兵插入可以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然后让荀灌娘打琅琊与东海,端了东海王的老家,也毁了琅琊王的居所。陶侃本人任务最重,向北打济南骚扰青州,然后绕道城阳、东莞再与另外两路汇合。

从战略意义上分析,姚戈仲这一路责任最大、风险最高,一旦成功对敌军打击也最大,因此全部是骑兵,快去快回,打不过就撤,不要过多纠缠。而荀灌娘这一路最轻松,路途相对近一些,城池也不是太难攻破。但是,这对于年纪轻轻的姚戈仲,以及女流之辈的荀灌娘,都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姚戈仲是否能证明自己是青年帅才,荀灌娘能不能成为女中豪杰,这次行动意义重大。

陶侃的行军还算顺利,他情知这一次的真正目标不是攻占城池,因此是四处拿捏着进攻,今天出现在这里,明天出现在那里,基本上是走一路打一路,不好打的硬骨头便扔

了,能打下来的就待一天,套路与杨奕那边一样,发传单、分粮食,然后拍拍屁股走人,到了司马遹做皇帝的临淄古城,陶侃第一次认真起来,火药一个劲的扔,各种攻城器械齐上阵,他要打下这个最要紧的城池,没什么太大战略意义,就是存心恶心你,扰你军心紊乱。

而此刻的荀灌娘,正与赵妮带军赶到琅琊郡,面前同样是一座古城,探听后荀灌娘直皱眉头,这故城附近并无山地等险要的地形,但是隔着一条宽阔的沂河,从这一岸去对面足足有三里的路程,请求水军帮忙肯定来不及,她一时间犯了愁。

赵妮跟着忧愁,他们此行的作战目标是东海国与琅琊国,东海国是东海王司马越的封地所在,琅琊国是琅琊王司马睿驻守的城池,隔着沂河看向对面,琅琊王显然是有所准备,他是此战敌方负责押送粮草的将领,手底下颇有一些兵力,恐怕不好对付。

荀灌娘知道,这次打仗与以往不同,她必须自己拿主意,手指着作战图,与赵妮交换一下眼神,坚定道:“我们先取东海!”

赵妮问:“不攻琅琊城吗?”

荀灌娘道:“既然琅琊王有所准备,我们不如虚张声势,大妮你在此多立旗幡,装出攻城的样子。而我率领军队连夜进军,先夺了东海城,恰好可以绕到河的另一边,到时与你联络,你这边造好船只,做出攻城的架势,而我从另一侧发起猛攻,力求速战速决。”

手里面有火药,攻城的信心很足,赵妮觉得这主意不错,只是…… 只是我们一再分兵,万一敌方大军返回,容易被各个击破。

荀灌娘显得踌躇满志,“我会速去速回,东海王不在,城池没多少人守护,他们又不知我军主力悄悄转移过去,应该说我们胜算极大。更何况,有姚戈仲的军队攻广陵,如果敌方大军折返,他应该是最先知道的。”

赵妮想了想,要想不在琅琊城外的沂河边困死,荀灌娘想的倒是一条出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